近期看到有篇文章,讲的是农民对获得农技知识,跑200公里咨询专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农技推广部门经营化肥,不能客观普及农业知识,在农民心目中失去信任。实际这种事情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个地方两个地方的事情,在全国很多地区普遍存在。这些为了利益,放弃服务的地方农技推广部门形同虚设,不如不设,索性将其推向市场,任其自生自灭罢了。
目前,我国的农技部门人员属于国家的事业编制,也就是吃国家饭的,正是因为有国家财政这个强大的靠山,许多人对工作热情大打折扣,根本不去发挥主观能动性,等政策、靠国家、要资金成了他们习惯的工作作风。笔者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企业化是必然的,过去的“等、靠、要”的工作态度必须摒弃,创新农化服务模式、调动技术人员积极性,让农业技术人员最大程度服务于“三农”的要求。
其实,早在十多年前,在一些市场开放的地区就已经出现很多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人员开始农资销售工作,一方面他们做着自己的买卖,另一方面又拿着国家的钱,既然企业化之后一样可以,并且还会更好的工作。这样何乐而不为呢?
笔者认为,作为服务于农业、服务于农民的技术部门,完全有能力企业化运作,因为他们具备一流的技术人才。据悉,国内已经出现专门的农化服务公司,他们就是依靠销售农业技术获得利润,通过多种多样的服务,协助化肥企业进行农业技术推广 工作,他们的积极性远远高于那些吃国家饭的事业单位。因此,建议国家像国企改制那样,让更多的农技部门企业化,让他们有更高的积极性去服务于中国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