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年4月2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从海南“毒豇豆”事件说起

宋继文

  近日,笔者在阅读了《中国农资》周报有关“毒豇豆”高毒农药之祸这篇文章后深感震惊,因农药监管存在漏洞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巨大隐患。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安全关系着十几亿人口的生命安全,作为一名基层的执法者,我对于如何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想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强化执法监督、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海南“毒豇豆”事件的发生,可以说与行政执法部门监管不力,甚至不作为脱不了关系。行政执法部门要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同时加强协同配合,严把生产和流通环节,严厉打击制售禁用农药行为,坚决取缔无证经营农资店,杜绝假冒伪劣农药、剧毒、高毒农药流入市场,确保生产源头安全。

  二是农资企业要进一步增强质量诚信意识,切实落实好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树立以质取胜战略,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同时为农民多提供一些科学专业的、实用的用药指导。

  三是各地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应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引导农民科学用药防治病虫害。同时,加强病、虫情的监测和预报,指导农民科学合理用药,努力使农民能达到用药少、效果好。

  四是积极实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系统、长效的机制保障。按照“统一生产、统一技术、统一经营”的方式,积极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种植中做到“统一购药、统一配药、统一施放”,建立溯源制度。一旦某种蔬菜被检测出质量问题,可对其进行严厉处罚,并规定在一定的时间内产品不许上市销售,这样既处罚了犯错误者,也不会累及整个行业。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