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用发展的眼光看农化服务
——我国农化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农化服务主管 贾 可

  九十年代化肥流通体制改革后,肥料企业在从事肥料生产的同时,不得不把工作重心转移到肥料的销售上来。为了提高销量、增加企业利润,肥料企业开始通过农化服务来解决肥料销售过程中遇到的配方制定、宣传推广、试验示范等问题,中国肥料企业农化服务模式应运而生。中国第一家农化服务中心是1980年在河北省冀县化肥厂建立的,该厂针对当时主要化肥产品碳铵施用后浪费现象严重的实际,利用农化服务中心向农民推广“一次性底施”法。

 

  服务内容

  1、 农技培训

  复合肥企业的农化服务部门一般都专人和专用设备从事业务员、经销商和农民的培训工作,或者聘请农业专家定期和不定期的将业务员、经销商、农户集中起来分别进行针对性的各种培训,培训的形式有成果示范、方法示范、现场参观、科技信息发布会、科技竞赛、技术培训班、座谈会、专题讲座、函授班、科技经验交流会等。

  2、 试验示范

  大部分正规复合肥企业都进行复合肥的田间试验与示范,田间试验是复合肥产品开发的主要手段之一,复合肥企业田间试验一般多为单因素试验。很少有企业进行“3414试验”等大型田间试验,中阿公司农化中心根据复合肥企业自身特点设计了“4+X试验”,4个基本处理为不施肥处理(基肥空白,追肥一致)、农民习惯施肥,主要竞争对手施肥、推荐施肥,X则根据研究的目的,分为几种,一种是配比研究,在固定氮磷钾配比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可以是调氮、磷、钾其中的一种到三种,另外一种就是施肥量研究,以推荐施肥为标准用量,上下浮动20%。这种试验设计具有三个特点:第一,设计简单,可操作性强,试验执行的成本低;第二,过程、结果实用,指导性强,宣传效果明显;第三,与工厂和农民生产实际结合紧密。

  示范的目的是向农民推荐一种新肥料或新技术,它一般不设重复,小区面积较大,设计方案主要有:等价格对比、等养分对比、等数量对比、不等量对比、不同施肥方法对比等,目的就是让农民眼见为实,直接接受新品种、新方法。

  3、合作交流

  由于中国长期形成的特殊科研体制,在农业科研院所、高校、推广机构内知识、技术、信息相对充裕,而复合肥企业农业人才严重匮乏,技术、信息普遍短缺,企业无力从事农业基础研究和推广工作,因此,与各级农业科研单位合作交流成为复合肥企业农化服务的主要工作之一。与科研单位合作交流的主要形式有:聘请专家、购买专利、技术合作、投资入股等。科研单位负责对新型肥料的研究开发、肥料科学的基础研究和实用技术研究;针对肥料发展的新问题、方向开展基础研究,解决企业生产中遇见的新问题;对不同工艺产品安全性和肥效进行田间试验或者农艺实验评价,为企业生产提供决策;对常规生产的新配方建立长期试验田,跟踪配方的合理性。

  4、 测土施肥

  随着农民科技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国家测土施肥工作的大力开展,很多复合肥企业都开始参与测土施肥工作,并且配备专人、专车、专用设备从事测土施肥。企业参与测土施肥一般的模式是:通过业务员或经销商为农民采集土样,将土样送至合作科研单位或自建实验室测定,由专业人员根据测土结果结合实际提出推荐施肥建议。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农业生产情况和土壤状况复杂,理论推荐施肥结果与企业销售的肥料很难契合,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不得不根据销售情况对推荐施肥结果进行调整。

 

  存在问题

  1、企业自身问题

  由于我国复合肥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的农业现状,复合肥企业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都比较困难,更没有精力和能力开展农化服务工作。同时,复合肥企业过去只从事肥料生产,对农化服务运营机制缺乏了解,加之农化服务投资较大,短期难以实现经济效益,这就造成了农化服务沦为复合肥企业的附属,其作用仅限于宣传促销、售后服务、培训讲座的层次。

  2、 测土施肥问题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生产配方仍停留在经验基础上,距离定量、半定量施肥还有一段距离。究其原因即为测土配方原理技术如何有效地转化为复合肥配方是一个关键问题。国外由于生产集约化高,土壤测试校验指标已相当完善,推荐施肥考虑因素也比较全面。但是,国外定量施肥方法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投入,若完全照搬不仅不适合我国农业生产特点,而且成本过高,难以推广。

  另外,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是出于宣传与促销的目的,根本谈不上根据土壤测试配方推荐。因此,摸索出一条简便可行、成本低廉的测土配方技术是当前农化服务工作中重要问题。

  3、农化服务体系问题

  化肥行业尤其是复合肥行业缺乏能够把企业经济效益、肥料销售、肥料开发及技术推广联系为一体的农化服务平台,产品的换代研发难以与农民需求和政策法规同步,技术推广不能以物化产品形式出现,农民难以接受。一方面,政府原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网破、线断、人散”,致使那些有用的科学施肥技术无法到达农民手中,这就造成了农业部门研究成果由于无法进入肥料的生产、销售领域,难以转化成现实产品。另一方面,复合肥企业的精力主要投入在工艺革新、技术调整上,虽然企业也进行肥料田间试验,但精力和能力有限,难以深入研究和解决肥料售后的问题,这就造成了肥料生产和应用的脱节,无法建立以农化服务为核心统一体系。

  4、 企业、政府、科研单位协调问题

  企业农化服务工作仅靠自身力量是难以实现的,必须要有政府和相关科研单位的支持。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三者协调还远远不够,政府和科研单位在从事基础研究的过程中往往缺乏企业作为科技载体的作用;很多科研项目在研究过程中由于忽视企业生产经营和利润的要求而难以实现产业化。现有合作模式简单松散,缺乏上下游紧密结合很难对企业生产起到实质作用。

 

  应对措施

  1、明确配方发展方向

  对于我国特殊的农业生产状况和化肥企业生产来说,配方越精确农民的可操作性越差,并且难以满足大型化肥企业规模化生产和低成本运营的实际情况。因此大型复合肥企业配方发展方向应该是在一定农业共性区域内设计同时满足农艺和工业生产要求的区域型复合肥配方。

  2、 建立农化服务体系

  复合肥企业建立的农化服务体系应包括:根据试验及调查提供复合肥农艺配方,将农艺配方应用于具体生产工艺校正并指导生产;通过宣传推广、示范验证、市场调研指导农户合理高效的使用肥料;将使用信息反馈回企业及科研部门作为指导肥料研究和生产的主要依据。

  3、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农化服务

  政府在政策上对复合肥企业适当倾斜,科研单位也应突破现有合作模式的局限,在数据、人员、信息等方面进一步与企业共享。同时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科研支持的新型农化服务和农技推广模式。

  4、 企业提高农化服务认识

  复合肥企业应从我国农业经济全局出发,把思想从单纯的生产、销售、盈利中解放出来,树立大配方、大产业、大农业的经营理念,通过农化服务为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作贡献。

 

  代表模式

  ☆深圳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农化服务中心为直属于总经理,集产品宣传、信息收集、研究开发于一体的二级机构,下设农化服务室、农化研究室、农化实验室。

  ☆山东红日阿康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已设立了100多个农化服务中心,建立了由2000多个种植大户组成的服务网络和10000多个分析数据组成的全国土壤数据库,农化服务工作主要为免费测土、科技讲座、播放科技电影、发放科技光盘和资料等。

  ☆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年产复合肥能力100万吨、控释肥项目年产能力60万吨,农化服务主要从事测土施肥和缓控释肥料开发,并于2006年成为美国肥料协会(TFI)和国际肥料工业协会(IFA)的会员单位。

  ☆史丹利化肥有限公司农化中心配置了100多辆农化服务车在全国各地开展免费测土配方施肥、发放科技光盘、农技咨询等活动,并于2008年2月与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