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12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做实普惠金融 助推乡村振兴
江西农商银行为农户和小微企业提供普惠均等的优质金融服务
□ 傅康生

    江西是一片拥有革命历史传统的红色土地,江西人民为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江西特别是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经济发展滞后,人民生活总体上还不富裕。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履行社会责任,围绕革命老区普惠金融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工作,依托覆盖城乡的网点资源优势,通过进一步丰富金融产品,健全服务体系,完善配套服务方式,做好“加减乘除”文章,助力兴赣富民,探索出一条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广大农户和小微企业提供普惠均等的优质金融服务,让老区人民共享经济金融发展成果。

    做强普惠金融覆盖“加法”

    着力建设为民支付“便利店”

    偏远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是制约普惠金融发展的瓶颈。为破解难题,江西省农信联社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持续加大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强化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网点建设,做好三个“加法”,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一是在金融服务能力上做“加法”。通过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全省86家农商银行于2016年底全部挂牌开业,成为全国第5个全面实现农信社银行化改革的省份,资本实力不断增强,服务“三农”能力整合放大。二是在网点乡镇覆盖上做“加法”。2012年,在近1/4的偏远农村网点实际亏损的情况下,江西农商银行仍坚守为农户提供就近网点金融服务,在全国率先实现营业网点乡镇全覆盖,消除金融服务乡镇空白点。2300多个营业网点覆盖每个乡镇,营业网点数占全省银行业机构网点总数的近40%。三是在延伸服务网点半径上做“加法”。2015年,全省农商银行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建立“村村通”农村金融便民服务站1.4万个,离行式自助网点651个,安装转账终端和POS机等自助银行设备1.5万台,率先实现金融服务“村村通”,全面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农户“足不出村”就能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金融服务。2018年起,江西省农信联社进一步整合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将符合条件的“村村通”助农取款服务站升级打造为综合性“金融便利店”,进一步强化农村金融供给功能。

    做实金融降费让利“减法”

    积极开创普惠金融“特色路”

    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江西省农信联社将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应尽之责,先后出台发展普惠金融、推动乡村振兴等多个指导意见,带领全省农商银行紧跟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以服务“三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农村经济减负、加油。

    一是在金融服务费用上做“减法”。积极落实“降成本、优环境”要求,采取降低利率、减免收费等措施,切实减轻农村经济主体、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负担。多年来,免费发行社会保障卡3100万张,依托“惠农一卡通”累计向800余万农户免费代发涵盖农业、林业、教育、社保等多个领域补贴资金超1600亿元,惠及全省近3200万农户;通过清理不必要的“通道”“过桥”环节,累计为13万户客户办理“无还本续贷”787亿元,为周转困难的企业节约过桥资金财务成本近6亿元。二是在小额农贷利率上做“减法”。实施小额农贷整村推进工程,推动小额农贷升级换代,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的信贷需求,做到应贷尽贷。近三年来,全省贷款执行利率同比持续下降,直接向客户让利85亿元。三是在扶贫资金成本和扶贫贷款利率上做“减法”。与政府、人行沟通,获取免息、贴息政策和低成本扶贫资金,实现成本化、低利率发放。2018年末,累计发放扶贫特色贷款206亿元,惠及贫困户32万户,让贫困户直接从金融精准扶贫政策中得到实惠,金融扶贫贡献居全省商业性银行机构首位,以占全省金融机构20%左右的资金来源,发放全省80%以上的农户贷款、40%以上的涉农贷款和30%以上的小微贷款,让更广泛的弱势群体享受更优质的金融服务,为“三农”发展铺就普惠金融“特色路”。 

    做优乡村振兴发展“乘法”

    持续搭建金融服务“连心桥”

    面对农村客户日趋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江西省农信联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化线上线下金融服务平台融合发展,发挥电子银行业务的“乘法效应”,推进普惠金融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为农村居民提供“只跑一次”“一次不跑”的离柜支付结算服务和进村入户的金融需求对接。

    一是在线下商户移动支付上做“乘法”。在POS机收单基础上,从2017年开始,在全省大力拓展“百福通”聚合支付商户,提供“一点接入、统一对账、一站清算”金融服务,推动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在农村普及。目前,51万户聚合支付商户占全省金融机构商户总量的41%,大幅提高了城乡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度,荣获中国银联颁发的“移动支付便民工程突出贡献奖”。二是在线上支付手段上做“乘法”。研发推出“e百福”互联网金融平台、智慧银行、聚合支付、校园通、社区通、银医通等线上便民惠民金融服务,提供跨区域、全天候、个性化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其中,发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用户280万户,电子银行业务替代率超过60%,在城乡普及现代化支付工具。“e百福互联网金融平台”荣获“全国金融十佳普惠金融品牌”。三是在农村客户对接上做“乘法”。从2015年起,江西省农信联社建立了扫街、扫园、扫村、扫户“四扫”营销机制,常态化地对个体工商户、城乡住户、小微客户实行上门服务。2018年起,全面组织开展“金融夜校”“整村推进”行动,向农村居民和小微客户宣传普及金融知识和惠民信贷政策,主动挖掘和对接基层客户金融需求。近几年来,全省农商银行践行“江西人民自己的银行”承诺,发挥“背包”银行、“三水”银行精神,借助电子银行乘数效应,拓宽服务渠道,为精准扶贫注入金融活水,搭建起与广大农户鱼水情深的“连心桥”。

    做好扶贫攻坚变量“除法”

    大力清除主题卡发行 “绊脚石”

    在金融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江西省农信联社进一步加快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解决金融扶贫攻坚“痛点”“堵点”问题,扫除资金供给渠道障碍,增强金融“造血功能”。2019年8月,在人民银行指导下正式推出江西省金融机构和全国农信系统的首张“乡村振兴主题卡”,拓宽了金融精准扶贫致富路。

    一是在扫除思想障碍上做“除法”。江西省联社党委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把“乡村振兴主题卡”发行作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抓手予以推进。工作中加强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层层压实责任,积极扩大发卡覆盖面和渗透率,把惠农政策传递落实到千家万户。二是在清除影响发卡效能因素上做“除法”。创新推出利率优惠的“乡村振兴贷”信贷专属产品,减免开卡工本费、挂失费、换卡费等7项金融服务手续费,减费让利提升农户获得感。同时,在风险可控前提下,依托金融科技创新,缩短发卡流程,实现最快1天内发放。三是在破除城乡信息不对称局面上做“除法”。联合中国银联不断满足农户生产生活需求,共同做大做强“优农优选”平台,帮助农村地区种养大户、农产品经纪人、农村合作社等乡村振兴带头人多渠道优价销售农产品,实现增产增收。同时为持卡人提供免费的法律、医疗信息咨询服务和涉农保险等增值权益,及公交、餐饮、商超等场景的优惠增值服务,让持卡人享受城乡均等的多元化金融服务。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江西辖内农商银行将继续为革命老区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高质量推进,提供坚实的金融助力,真正让老区农业“强起来”、让老区农村“美起来”、让老区农民“富起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