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江西奉新农商银行在做足支农支小这篇大文章,大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乡村振兴、金融扶贫、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基础上,对票据转贴现业务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截至目前,该行共有票据余额3.27亿元,较年初增加2200万元,增幅7.21%。本文结合实际,对票据转贴业务中的一些有益尝试进行探讨交流。
票据转贴现是当前商业银行资金运用和融通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优化信贷结构调整、提高信贷资源配置的有效工具。为此,商业银行在做好主营业务的同时,大力发展票据业务,灵活运用票据转贴现功能,不断优化信贷结构,提高盈利能力。以江西奉新农商银行为例,在做足支农支小这篇大文章,大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乡村振兴、金融扶贫、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基础上,对票据转贴现业务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截至目前,该行共有票据余额3.27亿元,较年初增加2200万元,增幅7.21%。因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票据转贴业务中的一些有益尝试进行探讨交流。
票据转贴现业务的作用
当前,随着票据业务稳健规范发展,农商银行票据转贴现业务在优化资产结构、提高盈利能力、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优化资产结构,降低信用风险。近年来,在人民银行按月调控合意规模的背景下,农商银行可根据社会融资需求“风向标”,适度灵活开展票据转贴现业务。当货币政策宽松、信贷需求增长时,为抢抓一切优质客户、一切发展机会,农商银行可将持有的票据进行转贴现,以获取更多的经营资金用于满足支农支小等实体经济信贷投放的需要。若货币政策从紧、市场需求不足,农商银行则可采取有计划地购买转贴现票据,逐渐淘汰低端客户、筛选优质高端客户,进而优化客户结构,打破了传统过度依赖贷款投放增长规模的弊端。与此同时,在不断调整客户结构、优化资产结构的过程中,也进一步分散和降低了农商银行信用风险。
提前锁定收益,提高盈利能力。受信贷需求不足和贷款市场同业竞争激烈等诸多因素影响,银行往往面临“有款难放”、资金运用压力加大的困局。为保持利润的持续增长,农商银行在难以找到优质信贷客户资源的状况下,会将更多的资金配置在风险较低的票据融资渠道,通过票据转贴现业务“以量补价”赚取利差,从而提高资金运作效率。如以1000万元票面转贴为例,票面利率为3.3%,若以3.2%的利率转出,其年收益差为1.2万元,相当于提前锁定了收益,且提前收回的转贴现资金,又可继续用于资金业务,加快了资金的流动性。
拓宽融资渠道,缓解筹资压力。随着国有四大银行机构不断下延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纷纷入驻,县域金融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资金筹措压力加大。以该县10月底数据为例,全县162.5亿元的存款资金,由9家银行机构分割,尽管农商银行保持了36.13%的市场占有率,但较年初已下降了1.3个百分点,较2016年末下降了5.1个百分点,且降幅最大的是公存款业务,预计年底该县还将新增2家金融机构,资金筹措压力与日俱增。因此,面对资金筹措不力的情况,银行可运用再贴现政策,通过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获得央行资金支持。同时,按当前市场转贴票据利率区间3%-3.5%计算,央行再贴现利率为2.25%,利率差区间为0.75%-1.25%,利率差又可为银行获得利差收益。
制约因素
近年来,农商银行纷纷尝试开展一些票据转贴现业务,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集约化发展票据转贴现业务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政策使命不同、业务资质受限和业务能力不强。
政策使命影响。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农商银行多是由原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来,继续保持了“改名不改姓、改制不改向”的原则,始终承担着支农支小的政策使命。因此,农商银行在推进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实施金融扶贫等重点工作中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而在合意规模既定的条件下,信贷资金的直接输出,限制了票据转贴现业务的发展。
业务资质受限。作为县一级地方性金融机构,农商银行具有体量小、市场影响力不够的短板,且受从业人员资质的限制,未在银行间市场办理开户,资金市场业务一般都通过省联社营运中心平台进行交易,且交易行也多以系统内成员行为主,业务市场范围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利率议价能力不高。
业务能力不强。要开展好票据转贴现业务,离不开一支高素质员工队伍。业务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票据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经验,而且要有辨别票据真伪的能力。而农商银行近年来尽管通过对外招聘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员工综合文化程度有所提高,但新进的大学生多为非金融专业普通本科生,专业性欠缺,高素质人才仍然是十分匮乏。因此,农商银行对票据业务发展的研判能力不足,前瞻性不强。
几点建议
为持续推进票据转贴现业务稳健发展,笔者充分借鉴同业经验,积极发挥后发优势,不断摸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模式。
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一方面,银行经营管理层要充分认识到发展票据转贴现业务的重要性和优越性,发展票据贴现业务不仅有利于支持经济建设、融洽银企关系、吸引优良客户,而且有利于改善银行资产经营结构、提高变现能力,壮大资金实力、增强抗支付风险能力,还有利于提高盈利能力、改善财务经营状况,是新的效益增长点;另一方面,又要充分认识到它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不能盲目追求贴现业务量的扩张,而必须有重点、有步骤、稳妥地进行。
加强营销,抢抓发展机遇。当前,随着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各银行必须牢固树立市场营销观念,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广辟票源,重点抓好本地大客户,培育黄金客户群,稳定本地优质客户票源,不断扩大票据贴现市场中的市场份额。同时,加强统计分析,加强与省联社以及交易对手行的联系,建立交易对手清单,实时掌握票源信息,扩大转贴现业务的辐射半径,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促进业务的内部循环。
完善制度,防范票据风险。业务发展是目的,风险防范是前提。各银行一是要建立、健全、完善业务管理办法和操作流程,需制定出台《票据贴现管理办法》《银行票据贴现业务流程》《票据转贴现业务操作流程》等内控制度,从制度和操作流程上规范业务的执行,确保业务按部就班、稳步推进。二是要严把业务准入关,将客户资格审查作为风险防范的重要关口,在办理票据转贴现业务时,着重把好“四关”,即同业资料身份审验关、票据双审验关、资金汇划限制关、票据在途风险关。
加强培训,锻造专业人才。一是经常组织从业人员学习《票据法》《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票据业务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深刻领会开展该项业务的重大意义和积极作用。二是要精心选拔一批业务人员,把思想品德好、工作责任感强、票据业务经验丰富、公关能力和应变能力强的人员选拔到票据业务岗位上来,通过开展培训和研讨,使业务人员了解和熟练掌握票据签发、承兑、背书转让、贴现和再贴现等业务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进一步提高市场营销和票据防伪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