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12月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一生追茶梦 丹心照婺源
——记江西婺源大鄣山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洪鹏
□ 阳 阳

洪鹏在检查公司出产的茶叶。

    与茶结缘

    洪鹏与茶有着命中注定的缘分。1978年,江西省婺源茶校刚刚恢复招生,考试成绩优异的洪鹏,被茶校提前录取。拄着拐杖的外公兴奋地说:“学茶好呀,我们祖宗三代都学茶。我从小就研究茶,一身的技术正愁没有接班人呢!”至此,洪鹏在婺源茶校三年的学习生涯开启了。

    1981年,洪鹏从茶校毕业。同年9月1日,洪鹏分配到刚刚组建的婺源县茶叶局。1982年下半年被派往浙江农业大学茶学专业进修。两年后,学成归来,年仅22岁的洪鹏出任婺源茶叶总公司副总经理,两年多以后,升任总经理。

    洪鹏坦言,在计划经济、国家包销时代,国家统一进行收购、加工、销售。茶叶不能进行私人买卖,茶叶公司只需跟农民进行收购,转交给工厂加工,自有国家负责进出口、负责盈亏。当时婺源县年财政收入3000万元,茶叶公司奉献了1000万元,重要性可见一斑。

    转型阵痛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体制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桎梏。像所有那个年代的国有企业一样,婺源茶叶从外贸公司不管亏盈,只需把外汇换进来的状态,逐渐开始接受国家财政补贴约束;从不计成本,到保持收支平衡,到自负盈亏。洪鹏面对的压力一步步增加,他也开始迷茫和不知所措。县委领导也开始产生质疑:“以前,婺源茶叶总公司这么厉害,现在怎么不行了?”洪鹏反思:婺源茶叶要走自己的道路,要寻找自己的销售通道,打开自己的市场,才能赢得商机。

    寻找突破

    洪鹏开始带着婺源绿茶寻找市场,可是当他正式开始接触市场的时候才发现,尽管婺源茶叶曾经是中国出口绿茶的佼佼者,但是没有属于自己的品牌。进入市场的时候竟无人认识,甚至连婺源的婺字都很少有人会念。如何获得消费者的肯定,洪鹏积极寻求着突破口。他开始学习国内企业,做花茶、保健茶、养胃茶、减肥茶等,也积极寻找国外市场的切入点。就在这个时候,中国绿色食品标志给了婺源茶叶一线生机。

    婺源虽然工业落后,但生态环境保存良好。此时,中国绿色食品中心刚刚成立,大鄣山绿茶成为了该中心公布的第一批AA级(现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当中国绿色食品中心来到欧洲,想跟已经形成规模的欧洲有机食品进行交流的时候,却发现欧洲并不承认中国的这套认证体系,因为当年中国绿色食品管理中心集管理、认证、销售三位一体,缺乏公平的第三方认证。

    当时的中国农业部有关领导提了一个建议:不用拿中国绿色食品管理理论跟欧洲交流,而是直接用中国最优秀的绿色产品和企业跟欧洲交流。正因如此,大鄣山茶叶成为了第一批推向欧洲市场交流的产品,而茶叶一经推出,就受到欧洲公司的欢迎和认可。

    1997年8月,一家德国公司和认证机构第一次来中国考察,大鄣山茶成为此次考察的五个产品和企业之一。婺源纯天然的生态环境,有机绿色的种植方式,无添加的加工模式,一次性通过了德国BCS检查认证。同年12月份,鄣山茶叶就收到德国公司的第一笔订单。从此,大鄣山茶叶真正以自己的身份进军欧洲市场。此后的1998年、1999年、2000年,销售过程非常顺利,而且市场反馈很好。据德国官方报纸统计报道: 大鄣山茶叶欧洲市场占有率达到了70%—80%。至今22年,婺源茶叶从没有发生过一起不良记录,没有出现一次抽查违规现象等。

    不进则退

    为推进公司发展,婺源茶叶公司历经了两次改制。1999年,婺源茶叶公司进行了第一次改制,成为政府控股的国有企业。2002年,婺源茶叶公司完全改为民营企业。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以茶叶为主导的精准扶贫项目不断开发完善,中国茶叶市场出现饱和甚至过剩现象,随着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不少茶叶企业开始转向国外市场,尤其是欧洲市场。独占山头的优势没有了,大鄣山茶也开始面临各种各样的市场竞争,例如低价等,洪鹏再一次面临着危机和压力。

    在这个时候,洪鹏引领大鄣山走上了一条特色茶叶道路。跟普通企业做法不一样,茶叶公司不仅仅只进行收购和再加工,而是从规范农民种植开始,坚守原生态、无污染、以益虫抑制害虫的纯天然种植方式。同时坚决控制生态旅游规模与人数,防止人为环境干扰与破坏,让大鄣山茶突出自身优势,获得市场青睐。也正因为如此,大鄣山茶园获得了2019年基金会颁发的园艺奖。

    洪鹏表示:“这个过程需要耐下性子,不能一味只顾企业利益。进入市场,就面临着市场压力,但是我们不会把压力放在农民身上,只会把市场导向告诉农民。压力我们担着,让农民安心、放心种茶。我们成功的点,是在农民身上!”

    薪火相传

    洪鹏带领大鄣山茶走到现在,获得国际认可与荣耀。同时,他也将儿子洪青羽带入了茶的世界。

    洪青羽,2012年留学德国,先后在德国格德堡大学攻读管理学士和金融硕士,其间,既辅助家里企业运转,又在欧洲各个有机食品企业实习。谈及如何传承大鄣山茶,洪青羽表示,他将从两个方面入手,肩负起新时代茶叶人的重担。一方面,坚守大鄣山茶叶品质,保持品牌独立性,推出中国名优茶,与欧洲大企业联合培植欧洲名优茶市场。同时致力于有机花草原料种植,增加原材料出口种类。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市场的年轻化和国际化,效仿欧洲市场注重花草搭配多样性及营养性,将这种花草茶理念、茶萃取技术、健康考核标准等逐渐引入中国市场,培植国内花草茶市场。

    自汉武帝开启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驼铃声声回荡了千年,历代茶商的寂寥、崎岖、辉煌与艰辛,谱写了中华茶文化历史上波澜壮阔的一笔,架起了一座中西交流和沟通的桥梁,为人类历史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随着新丝绸之路时代的来临,新一代茶商又将如何演绎新时代茶商的传奇与故事,我们留给历史鉴定,拭目以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