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11月2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书写红色农信新时代答卷
福建农信举办纪念红色农信诞生九十周年活动
□ 本报记者 蔡 靓

图为座谈会现场。

  前行万里,不忘初心。

  11月22日,在红色农信诞生九十周年之际,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龙岩市人民政府、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在红色圣地古田联合举办“纪念红色农信 践行初心使命”座谈会暨红色农信诞生地展览馆开馆仪式。

  据悉,1929年10月-11月,古田会议召开前夕,在中共闽西特委的倡导下,永定太平区、丰田区、上杭北四区创建了全国最早的红色信用合作社。闽西,成为中国红色农信诞生地。解放后,1951年,全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普遍发起设立,并在2003年新一轮深化改革后焕发出蓬勃生机,迸发出更为强大的支农力量。

  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郭宁宁,中国银保监会农村银行部副主任洪小平,中国银行业协会顾问王哲,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詹志洁,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原主任蒋建农,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主任黄誌,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主任张镇雄,福建省龙岩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王龙,龙岩市委常委、秘书长、宣传部部长詹昌建,以及福建省有关厅局领导、全国农信系统各省市区联社(农商银行)领导、福建农信系统67家行社董(理)事长、龙岩党史研究部门相关专家和新闻媒体共计200余人参加活动。

  郭宁宁、洪小平、王哲、詹志洁、黄誌、张镇雄、王龙、詹昌建共同为“红色农信诞生地展览馆”开馆,全体与会人员参观了展览馆。

  随后,与会人员围绕“纪念红色农信 践行初心使命”主题开展座谈,回顾红色农信诞生历程,重温红色农信先辈初心使命。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原主任蒋建农、最早一批红色信用社主任赖祖烈的女儿赖庆来、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万立明先后发言,论证了“闽西是红色农信诞生地、农信初心形成地、农信文化发源地、农信精神孕育地”重要史实,总结了土地革命时期闽西根据地创办信用合作事业的历史贡献。

  郭宁宁在座谈会上发表讲话。她说,在红色农信诞生9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举办“纪念红色农信 践行初心使命”座谈会暨红色农信诞生地开馆仪式,对于传承发扬红色农信精神,深化主题教育成果,推动农信系统践行初心使命、回归本源、服务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就如何传承红色农信基因,郭宁宁指出,要坚守红色农信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农信血脉基因,开创红色农信时代新篇,打造红色金融文化品牌。

  洪小平在讲话中高度肯定了红色农信诞生地课题的研究成果。他指出,红色农信的发展史是红色金融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基因是中国合作金融最突出的鲜明特征;全国农信系统要传承以农为本的初心,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支农新活力。

  座谈会上,王龙、张镇雄、黄誌分别致辞。张镇雄表示,红色农信诞生闽西,这是福建农信得天独厚的资源。福建农信要推进课题研究,当好红色农信历史的挖掘者;要践行初心使命,当好红色农信精神的传承者;要发挥传播优势,当好红色农信品牌的推广者,传承红色基因、锻造红色品质,在新时代奋力谱写农信发展新篇章。

  中国银行业协会在本次座谈会上发布了《全国农信系统不忘初心、回归本源倡议书》。提议全国农信系统:不忘红色初心,让党的领导更加坚强;不忘宗旨本心,让主业主责更加专注;不忘办社原心,让市场定位更加准确;不忘服务中心,让乡村振兴更加有力;不忘百姓连心,让普惠金融更加可得。奋力推进农信系统高质量发展,不断谱写“三农”金融服务新篇章,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纪念活动开始前,全体参会人员还前往毛主席纪念园,向毛主席像敬献花篮。当天下午,与会人员还前往古田会址、红色农信诞生地等地实地调研。

  纪念活动前夕,《中华合作时报》记者深入闽西及福建其他地区乡村、社区,探访红色信用合作社旧址,探寻福建农信系统传承红色农信初心、坚持服务“三农”宗旨的新探索与新作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红色农信诞生地福建,福建农信始终坚守红色农信初心,代代相传红色基因,坚持服务“三农”宗旨,全面履行经济、政治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农村金融、普惠金融、民生金融三大主力军作用,持续推进福建农信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更亲、更近、更实、更快、更优的升级版福建农信。

  截至2019年10月,福建农信资产总额9200亿元,存款余额6979亿元,贷款余额4311亿元,纳税连续7年占全省财政收入超过1%;涉农贷款占比超出全省银行业40个百分点,支农、支小、扶贫、扶绿、助学等17项服务乡村振兴指标“全省第一”,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农信力量”;电子交易占比全国农信系统第一,微信银行关注用户数、手机银行客户数双双超千万。

  实践一:

      秉承红色农信基因  创新推出“党建+金融助理”模式

  山高路远,服务不远。

  “我们这儿以前是很苦的,但就像总书记说的那样,缺什么都不能缺精神,厦门农商银行给我们的帮助,就像给整个村子打了一剂强心剂!” 在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海拔近千米的莲花山上,有着55年党龄的军营村老支书高求来对厦门农商银行赞不绝口。

  “小林非常有责任心,山上老人多,大家有什么需求,他总是马上就办!”老支书这样评价厦门农商银行派到村里来的“金融助理”林旭来。

  同样为小林“点赞”的还有家住军营村217号的高水银,他经营着一家民宿“西营茶山农庄”。去年3月,林旭来上门服务时,他得知厦门农商银行专为农户、小创业者推出了线上贷款“农e贷”,顺利申请到10万元贷款。

  “有了农商行的支持,我改建了22间民宿,刚好赶上今年夏天的旺季。”高水银告诉本报记者。

  从助力两个“高山村”(军营村和白交祠村)建设“信用村”并成功授牌,到每周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宣传,实现“送金融知识上高山”常态化;从把“厦门农村商业银行教育实践基地”设到军营村和白交祠村的高山党校里,到挂牌成立“驻村金融助理工作室”,落地莲花支行首笔“农e贷”批量业务,在军营村一次性授信10户共145万元;再到推荐厦门市川祥食品有限公司上线福建农信“福e购”电商平台,将“高山村”里的土特产搬到网上销售,帮助村民增收创收……厦门农商银行“金融助理”林旭来和团队与这两个“高山村”的联系不断深入,业务发展持续加快。

  截至2018年底,该行在这两个村的贷款规模从5户、300万元增长到226户、1253万元,存款规模从413.41万元增长到1688.18万元。

  在厦门农商银行,还有260多名年轻人和林旭来一样,他们心中有责任,脚下有力量,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金融助理。

  秉承“红色农信”基因,厦门农商银行坚持“依托党建做加法,加出无限新动能”,加强与地方党政部门互动协作。

  早在2008年,该行党委就开始选派优秀的支行行长和经验丰富的员工赴全市各区、各街道、村、社区、政府部门、共青团组织等担任“金融助理”,并于2013年正式形成了党建品牌“双百工程”,即“百名基层挂职干部”和“百名金融顾问”。

  依托“党建+金融助理”模式,厦门农商银行的268位“金融助理”已成为该行与市民、农民间的桥梁和纽带。

  放眼福建全省,福建农信的“金融助理”们犹如“红色农信”时代的“播种机”和“宣传员”,让“红色农信”的星星之火,在八闽大地广大乡村和社区形成燎原之势。

  长期以来,福建农信坚持党建引领,加强与地方党政部门互动协作,向乡镇、村居、共青团组织等派出金融服务人员,逐步形成了独具农信特色的“党建+金融助理”模式,有效探索基层党建与金融服务、金融助理与乡村振兴、网点下沉与服务下沉的结合点,将金融服务延伸至农村、社区的“神经末梢”。

  今年以来,福建农信全面推广“党建+金融助理”模式,福建省农信联社党委下发了《福建农信系统总结推广“党建+金融助理”模式  实施“万名金融助理驻万村”工程  服务乡村振兴的工作方案》,连续举办3场金融助理视频培训,指导各行社探索与当地党政联合举办“村两委”培训班,全面推进农信系统与党政部门联动共建。

  截至2019年9月末,福建农信系统67家行社派出金融助理5118名,覆盖全省10913个行政村、社区,覆盖率达69%。

  实践二:

  传承红色农信精神  积极推动金融精准扶贫

  金融扶贫,重在“造血”。

  “加入兰花合作社以后,不仅学会兰花种植技术,还领到农信社的扶贫贷款,种起了兰花、养上了河田鸡,终于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现在生活越来越有盼头啦。”已经脱贫的长汀县四都镇同仁村农户廖国森,说起这几年的变化,感慨不已。

  他所说的“兰花合作社”,是在四都镇有着“兰花王”之称的廖炎士发起成立的长汀县元仕花卉专业合作社。

  “林下培育出的‘长汀素心兰’成活率高、抗病性强、开花多。我们合作社通过送技术、送原料、包销售等方式,带动贫困户一起脱贫致富。”廖炎士介绍,贫困户可以把花苗先寄养在合作社,前期帮忙养护,既可以赚工钱也可以学技术;兰花分盆后,一盆可售30元—40元。

  通过产业扶贫帮助贫困户“造血”,用好用活资金是关键。

  廖炎士告诉本报记者,长汀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党员+贫困户(农户)”的金融扶贫模式,已经为合作社的16位贫困户发放了82万元基准利率的扶贫贴息贷款,廖国森就是受益者之一。

  除了兰花,在长汀县林下经济作物中,三叶青、灵芝等附加值较高的中草药也有着重要地位。

  “我们村现在林下种植中草药材1000多亩,每户可以增收几千块钱。”长汀县古城镇梁坑村党支部书记付烨介绍,长汀联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党员+农户”模式,为种植户发放“普惠金融·惠林卡”,利率优惠、随用随贷,让村里农户发展中草药种植产业有了充足的资金。

  “农信社把金融知识送进村来,把金融服务送上门来,就是我们老百姓自己的银行!”付烨感叹道。

  同仁村、梁坑村的贫困户享受到的“合作社+基地+党员+贫困户(农户)”金融扶贫模式,是长汀联社创新推出的“1(农信社)+N”金融扶贫贷款模式之一。通过“1(农信社)+N”模式,长汀联社创建了四都镇上蕉村、长汀县香草家禽养殖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长汀县元仕花卉专业合作社等金融扶贫开发示范基地,带动贫困户逐步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扶贫先“扶智”、“输血”又“造血”。

  目前,长汀联社的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已实现“三个100%”:对全县2.07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100%建档、100%评级,对有贷款需求的贫困人口做到100%满足,对全部6306户贫困户建立了经济档案。

  长汀联社创新金融扶贫模式的积极实践,是福建农信系统传承红色农信精神、以金融力量推动精准扶贫的极佳范本。

  红色信用合作社从诞生起,就确立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帮助农民发展生产、过上美好生活的初心和使命。

  如今,福建农信系统从“精准识别、精准对接、精准帮扶”三个方面发力,金融扶贫工作卓有成效,保持着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贷款发放量、贫困户建档覆盖面、贫困户贷款发放量、贫困户贷款户数、示范基地创建数等“五项指标全省第一”的记录。

  截至2019年9月末,福建农信系统在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所在地行社贷款余额577.97亿元,比年初增加52.47亿元,增幅9.99%。

  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因地制宜,着力创新,福建农信极大地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助力其摆脱贫困,奔向小康。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