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11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为几片树叶子 奋斗一辈子
——记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肖益平
□ 本报记者 赵光辉

    肖益平,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安化“千两茶”制作传人。2008年开始连年被评为益阳市企业技术创新先进个人,2010年度获得益阳市“十大创新人物”称号、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2015年,荣获湖南省“千两茶大师”、安化黑茶制茶大师称号;2016年,获评“安化县劳动模范;2018年被认定为安化天尖茶省级非遗传人、荣获中华茶人联谊会和《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联合举办的中华茶人榜样“匠心茶人”称号。

    诸多光环加身,他却说:“我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制茶人,‘奋斗一辈子,为了几片树叶子’就是我的人生目标。”

    传承  创新  发展

    在肖益平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传承”“创新”“发展”三幅书法作品。他说,我的工作就可以用这六个字来概括,而他的茶界人生也循着这个理念一路走来。

    肖益平作为白沙溪茶厂老工人的后代,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子承父业,每到学校放寒暑假便在厂里做临时工。1980年,17岁的肖益平正式进厂在压制部压砖;十年苦练,当上压制生产线班长;1992年升任总车间主任;1995年后一直是主管生产副厂长、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正是他在千两茶领域的苦心孤诣,使他的制茶技艺形成了符号鲜明的产品风格。

    肖益平介绍,1983年白沙溪决定恢复千两茶生产,为此专门请回公司已退休老技术人员李华堂、周笃化、刘吉明、王南方等来厂带徒授艺,肖益平就是学徒之一。勤学苦练加上用心追求,肖益平很快就成为这批年轻学徒中的佼佼者。

    到1997年,以刘新安、肖益平、王新德等为代表的新一代千两茶传承人已经成熟起来,他们不仅带领工人生产千两茶,还培养出大批年轻技术人员,将千两茶传统制作技艺传承发扬光大。并从此彻底恢复了历史名品——安化千两茶的生产,可以常年生产不断,因此生产量逐年增加。到2016年,每年可生产两万余支千两茶。

    说到创新,肖益平说,在改造生产条件、保护传统生产制作技艺的基础上,我们宣传千两茶历史文化,研究推广它的保健功效,使它更多造福今天的消费者。同时,还根据现代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不断研发新产品。除传统的千两、百两、十两品种外,现还有万两茶、五千两茶、五百两茶;在品饮方面也与时俱进,推出直泡型、圆饼型等多个品种。

    多年潜心研究黑茶制作技艺,使当年的学徒成为了今天安化黑茶制作技艺的顶级技术权威。肖益平还参与制订安化黑茶地方标准,实现安化黑茶地方标准国标化,并获得“千两茶外包装”国家发明专利。

    工艺精深  文化精彩

    肖益平说,毋庸讳言,千两茶制作工艺中确实藏有奥秘。一段时期来,从不向外泄露。而在内部,总是一代接着一代地传承下去。数十年后,正宗传人才向外传授技术。新中国成立后的计划经济时代,千两茶工艺由白沙溪茶厂独力传承,并发扬光大。

    制作千两茶,使用简陋的工具,进行手工操作,算得上土法上马。其外观也并不华美,几近土气土色。然而,它的制作工艺很讲究。选茶准、烘茶干、装茶满、踩茶紧……这些工艺流程,一环紧扣一环,可谓工艺精深,以质优取胜。只要细细研究,就能发现千两茶工艺的博大精深。肖益平自豪地说。

    在传承千两茶技艺的同时,肖益平还对千两茶独有的制作现场进行发掘和提升,创新形成了如今闻名遐迩的“千两茶号子”。为保持号子的原汁原味和规范,肖益平请回千两茶号子手刘向瑞来,在生产踩制千两茶现场领唱千两茶号子;并请专家将其谱制成曲,发展组成白沙溪千两茶号子舞队。如今在全国各地和世界多个国家,都能看到他们威武的身影和整齐的号子,让世界见识了安化千两茶原生态的古朴魅力。

    在资江边上白沙溪茶厂,企业建设开放白沙溪黑茶历史博物馆,改善千两茶踩制车间条件,增设千两茶凉晒防雨敞棚。将新旧厂区、生产车间、千两茶踩制场汇聚成文化旅游观光项目,免费接待国内外游客,宣传推广安化黑茶。

    如果说“千两茶号子”“黑茶历史博物馆”是文艺范儿的安化黑茶文化的话,保健功效的研究和推广,无疑是白沙溪黑茶的科学范儿。他们联合安化县内12家茶企、聘请湖南农大、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所专家学者组建“湖南黑茶产业技术战略联盟”和湖南首家“企业技术中心”,进行安化黑茶品质研究,探究安化黑茶保健功效,巡回讲课传授安化黑茶制作技艺。肖益平整理总结自己工作的经验,撰写安化黑茶专业论文10多篇,并整理成册作为行业专业丛书,免费进行指导。

    千两茶技艺代代传承

    从千两茶制作技艺第一代开创者刘安礼传到第六代的肖益平,现在第七代传承人也已经培养成熟。

    肖益平说,我感谢赋予我强大力量的坚实团队。在白沙溪80年的历史征程中,我只是这个团体的微小代表。我今天的成绩承接于白沙溪几代茶人先辈们的宝贵技术财富,得益于白沙溪团队全体成员的鼎力合作和对技艺的精益求精。

    肖益平说,“为了几片树叶子,奋斗一辈子”就是我的人生目标。我1980年入厂当学徒,默默耕耘。追求技艺的最高境界就是修炼一个茶人的灵魂。我在安化黑茶的技艺和文化中获益匪浅,是安化黑茶的特性塑造了安化制茶人的人格。安化制茶人没有别的,技艺很重要,用心做好每一款茶很重要。茶是有灵魂的,只要你用心去跟他亲近,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沟通,好茶就自然天成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