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9年11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周建武:心中装的都是扶贫的事

□ 本报记者 张 成 通讯员 吕娟妮

周建武向媒体推荐扶贫村农特产品。资料图
周建武入户做调查。资料图

    周建武,2018年8月,由陕西省社党组派遣到铜川市宜君县彭镇东湖村担任东湖村“第一书记”。在工作中,他带领村民改变等、靠、要的思想,东湖村脱贫氛围高涨,乐贫、安贫的思想“不翼而飞”;他把脱贫攻坚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把现代农业和互联网营销相结合,让贫困户种出好产品、卖出好价钱;他把公交车引到了村口,让东湖村1012人出行更加方便,农产品流通更加顺畅。在他的带领下,东湖村目前已实现了整村脱贫。

    “马上送手术室。”2019年5月的一个夜晚,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室,医生诊断后,第一时间将周建武推进了手术室,紧接着就是8个小时的生死抢救。而在手术室外,他的领导、同事、家人以及东湖村的村民,每个人都密切关注着手术的进展,祈祷周建武能像战胜贫困一样战胜病魔。

    “抢救及时,手术很顺利,病人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手术室外,当医生告知了手术结果后,大家纷纷松了一口气。

    周建武躺在ICU病房,沉沉地睡着,就像他每次从东湖村回到家里一样。周建武是陕西省供销合作社的一名干部,2018年8月,根据省委组织部安排和陕西省社党组的派遣,他到铜川市宜君县彭镇东湖村担任东湖村扶贫“第一书记”。从那一刻起,东湖村脱贫就成了他心中最重要的事。

    1  转变思想  带动农民谋脱贫

    上任伊始,周建武正赶上铜川市宜君县扶贫攻坚的关键一年。“东湖村基础差、底子薄,情况复杂,扶贫工作任务重。”周建武知道,这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必须转变村民的思想,才能实现脱贫。

    面对东湖村的现实情况,周建武扑下身子扎根东湖村,身体力行遍访党员群众,在充分了解村情户情后,周建武积极组织党员群众学习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关政策,适时修订了东湖村脱贫攻坚工作规划。

    为了团结带领东湖村干部群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周建武带领村“两委”换思想、转作风、凝合力,同驻村工作队一起不遗余力化解群众矛盾纠纷、解决遗留问题和信访积案,多方争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联系社会爱心力量到村对口帮扶……一年多来,通过多方协调,周建武为东湖村争取到了社会爱心捐助有机肥料、办公用电脑、打印机、电视机等,还为村“两委”活动场所筹集建设资金10万元、村“暖心工程”建设资金3万余元、自来水安装费5万元等,并先后为村“宜馨超市”争取援助、补充了3批次价值5000元的爱心货物。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让东湖村的村民切实感受到了扶贫干部的诚意,理解了脱贫的重大意义。一时之间,东湖村脱贫氛围高涨,乐贫、安贫的思想“不翼而飞”。

    2  理清思路  发展产业促脱贫

    周建武知道,靠激情是无法实现脱贫的,只有找到合适的产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东湖村的贫困问题。于是,在解决了人的主观因素后,周建武结合东湖村产业实际,制定东湖产业发展规划,全村建设了300亩苹果滴灌示范区、300亩中药材(黄芩)种植示范区、160亩露天瓜菜种植示范区、50亩花椒种植示范区等,彻底转变了东湖村原先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的生产方式,增强了东湖村自身发展后劲,使帮扶活动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周建武还结合陕西省社农产品流通的工作职能,申请省社农产品促销专项资金26万元,联合彭镇党委、政府发起并承办“助力贫困村脱贫攻坚农产品展示展销推介会”。会上,仅东湖村销售农产品价值就达3万元。贫困村农产品出村进城销售活动,不仅极大提升了当地贫困村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还带动了当地农产品销售。

    “以前我们这里也种苹果,不过因为销路不畅,每到苹果收获的季节,村民都担心苹果卖不出去,所以苹果种植不成规模,效益也不好。后来周书记到了我们村,他通过各种展销会帮助我们推介苹果等农产品,慢慢地客商多了,苹果卖上好价钱了,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东湖村贫困户张高平说。

    为了进一步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周建武邀请电商企业来东湖村做电商培训,教授村民现代化网络营销知识,开拓群众眼界,转变群众农业生产和经营思维,培养群众营销理念。

    “把脱贫攻坚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把现代农业和互联网营销相结合,让贫困户种出好产品、卖出好价钱,实实在在增收才是关键,这也是我们扶贫干部努力的方向。”周建武说。

    3  打通“血脉”  补齐“短板”助脱贫

    要想富,先修路。路通了,脱贫就不远了。

    东湖村位于宜君县的最北面,距离县城22公里,共有3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289户1012人。周建武在走访村民时发现,离东湖村最近的公车站,距离村子将近5公里,村民出行很不方便,村民们也一直希望公交车可以通到村口。

    “我们县的公交公司是民营企业,采用社会化运营,成本核算比较严格。宜君县地域辽阔,有些人口少、客流不集中的村子,公交车就覆盖不到。周书记了解到东湖村民的需求后,主动向县领导汇报情况,跟各部门协调联系。在他的多方努力下,县政府最终决定给予公交公司一定补贴,将公交线路延伸到东湖村。今年5月底,公交车已经通到东湖村的村口,村民出行更加方便,农产品流通更加顺畅,销售更加便利。”宜君县彭镇党委委员、副镇长连伟说。

    在东湖村的每一天,周建武都忙于村里的基层组织建设、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等工作。他吃住在村,自己做饭,食材都是从家里带去的半成品,他说是为了避免做饭浪费时间。

    人们都以为周建武这只不知疲倦的“陀螺”会一直转下去。周建武自己也以为,以自己从军多年的强健体魄,可以一直在扶贫一线挥洒汗水,但过度透支的身体,还是向他发出了警报。

    没有死里逃生的惊喜,周建武对提前离开东湖村耿耿于怀。有过多年从军经历的他,有时甚至觉得自己像一个扶贫战线上的“逃兵”。但在东湖村村民的眼中,他却是最亲近的知心人,是带领他们打赢脱贫攻坚翻身仗的“指挥家”。

    “还是有点遗憾,因为生病的原因,我提前3个月离开了脱贫一线。不过也很欣慰,东湖村目前已经实现了整村脱贫,产业发展欣欣向荣,村民生活富裕祥和,这是我最希望看到的。”周建武说。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