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推动“三社”融合发展 实现精准高效配置涉农资源
——重庆奉节“三社”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1
2
3

    图1为奉节县大树镇箩筐坪“三社”融合示范点。

    图2为奉节县平安乡天台村泽超合作社红辣椒示范加工场。

    图3为调研组调研红辣椒种植生产。 

本报记者 王 勇

    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部署和推动的重大改革举措。实践证明,“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重庆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因地制宜推进“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创造性地提出了“三社”融合发展举措,以市场化、实体化发展为方向,深入推动供销合作社、农村信用社(包括重庆市农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质性融合,共同推动涉农资源更加精准、高效地配置到农业生产各个环节。

    为进一步总结实践经验,深入挖掘“三位一体”理论内涵,9月9日-10日,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联合组织由专家学者、金融企业高管、媒体记者组成的调研组前往重庆奉节就“三社”融合开展情况,重点围绕脱贫攻坚与服务乡村振兴,以红辣椒产业发展为切入点,进行专题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奉节县“三社”融合开展情况

    发端于浙江的“三位一体”改革,把农业产销各环节的生产要素和各种服务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链条,既可以满足广大小农户个性化、便利化的服务需求,也可以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综合性、规模化的服务需求,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2018年,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因地制宜推进“三位一体”改革,结合重庆市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以及供销系统自身条件,在全市选择8个区县,试点开展“三社”融合发展工作,奉节县即为其中之一。

    奉节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三社”融合工作,将试点示范工作与脱贫攻坚有机融合。2018年,奉节县供销合作社、重庆市农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及重庆农商行奉节支行通过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平安乡(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开展融合试点,以订单农业的方式,共带动农户242户930人,其中贫困户34户145人,融合发展红辣椒800余亩,实现户均增收8677元,人均增收2258元,合作社增收54万元,并带动当地群众118名就近就业。

    在“三社”融合发展中,合作社是带动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直接载体,通过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来保证自己和农户增收。按照县供销合作社的规定,“三社”融合示范社自种田不少于50亩,且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种植,以形成示范效应,引领小农户发展,否则不享受政府扶持。

    奉节县供销合作社作为奉节“三社”融合发展的牵头单位,积极发挥纽带桥梁作用,纵向上,发挥同一系统信息流通高效优势,上联重庆市供销合作社控股类金融企业重庆市农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积极争取信贷资金支持;下联广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根据农民需要及时整合各种资源,进行高效对接;横向上,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及时对接财政、农委、扶贫办、林业局等县直部门和各乡镇党委、政府,协同推进“三社”融合各项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同时协调对接重庆农商银行奉节支行获取更多贷款资金支持。

    具体而言,奉节县供销合作社在“三社”融合中的职能职责主要包括:负责选好融合项目并确保项目有市场、有效益;负责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对接市场、对接企业,帮助农户和合作社解决销售难,实现订单生产;协调解决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成本高问题;牵头建设“三社”融合发展新型合作社,协调专业合作社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和分配。

    发展现代农业,小农户对接大市场,首先需要面对的就是农产品销售渠道建设的难题。供销合作社亦政亦商,能够有效组织农户和合作社对接大市场、进入大市场、深入大市场。把产品卖出去、卖出高价、卖出形象,是供销合作社服务农民、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职责。根据奉节县地形、气候和农民耕作习惯特征,在推动农业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奉节县供销合作社通过考察调研筛选红辣椒作为推进“三社”融合发展的主产业,通过与郫县豆瓣酱、重庆火锅底料等调味品生产厂家对接,为建立稳定销售渠道,发展订单农业打下坚实基础。

    为更好地拓展销售市场,推动其他农产品走出深山峡谷,针对重庆大城市与大农村、大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并存的地域特点,奉节县供销合作社又借助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村村旺”电商平台,开启了农产品电商销售新模式。目前,奉节县供销合作社已组织相关合作社与“村村旺”电商平台签订了每天20吨土豆、5吨红辣椒、10吨萝卜、10吨白菜、10吨包包菜的销售合作协议,相关农产品每天直接销往重庆主城等地。

    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金融支持。2018年11月,重庆市农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奉节县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核得实际经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为696家,其中超过63.8%的合作社有融资需求。针对合作社贷款难、贷款贵,信用社收贷难、“不敢贷”等问题,奉节县供销合作社积极向重庆农信集团和重庆农商银行奉节支行(信用社)推荐有贷款需求的实体型合作社,并为其提供贷款担保(合作社则为供销合作社提供足额反担保),以解决合作社贷款难和信用社收贷难的难题。

    截至目前,“三社”融合发展项目累计为全县10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政府贴息贷款8520万元,其中市农信投资公司提供“供销农合贷”7650万元。小额信贷服务涉及25个乡镇68个村,累计助农增收约2.46亿元,撬动了近 7.3亿元规模的农业产业,其中6122户农户从中受益,有效化解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成本高问题,为农村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续航力”。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让农民从中获利,实现稳定增收。供销合作社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服务合作社带动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中,自然也有责任调节合作社和农户之间的利益分配。在发展“三社”融合发展实践中,奉节县供销合作社要求接受服务的合作社应带动一定数量农户跟着干,并为被带动农户利益提供保底。同时,供销合作社也通过股份联结等形式,积极平衡农户与合作社之间、生产合作社和销售合作社之间、产前产中产后各方参与人员之间的利益联结。在发展红辣椒产业上的具体做法为:一是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社至少带动农户30户以上跟着干;二是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保底收购,按照不低于0.8元/斤的最低保护价,当市场价低于0.8元/斤时,农民专业合作社要保证及时收购。

    信用社(包括重庆农信集团和重庆农商银行奉节支行),通过“低、简、快”在放贷上降门槛、抓融合,回归姓农本位。“低”即降低放贷门槛,保证合作社包括“大户”和其他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能够贷、允许贷,保证小额户也能贷。贷款担保可根据农户和合作社人财物状况适当放宽条件,保证担保能兑现即可。“简”即简化贷款手续,保证贷款人只签字或盖章后即可领贷。“快”即放贷要快,原则上保证15天之内能够拿到款。

    在“三社”融合项目推进中,奉节县供销合作社负责对有信贷需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考察、筛选、把关。2018年,重庆农信集团为该县6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融资贷款5270万元,撬动近6.3亿元农业产业规模,未出现一笔不良贷款,还贷率100%。

    2019年,奉节县供销合作社牵头“三社”融合发展,在2018年基础上,由点及面通过5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大融合、深融合。以红辣椒产业为载体,在全县33个乡镇融合发展红辣椒2万亩,其中带动农户2120户7598人发展红辣椒8051亩,包括带动贫困户1160户4425人发展红辣椒3700亩。预计带动农户增收2100万元,实现户增收9500元,人均增收2750元,52个合作社增收1100万元,并带动当地群众2031人包括贫困户995人就近就业。截至目前,辣椒产业已“开花结果”,全县累计销售青椒、红椒8000余吨,销售总额达到2100万元。

    通过“三社”融合发展,完善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服务机制,奉节县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充分巩固,有效服务了乡村振兴。

    二、奉节县“三社”融合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三位一体”改革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创新举措,适应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客观需要,契合了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新要求,对于新时代破解“三农”发展难题、引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浙江“三位一体”改革,是深化农村改革的成果,也是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重要经验。因地制宜推广浙江经验,积极推进“三位一体”改革,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对于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和实践意义。

    地处西南山区的重庆,农业基础相对较薄,农业生产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相对缓,“三农”发展情况与浙江存在明显差异。从实际出发,重庆市供销合作社分析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群众性的合作经济组织,其辐射广、触角深的优势最为适应重庆农业农村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推广“三位一体”改革中,重庆市供销合作社把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放到了核心位置,提出了“三社”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据悉,重庆供销合作社体系拥有38个区、县社,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2.5万余个,占全市总量的近80%,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抓手,推动“三社”融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促进产业兴旺,供销合作社优势明显。

    作为“三社”融合发展试点区县,奉节县在全面推进“三社”融合发展过程中,既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注重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三农”事业发展效果明显。具体经验和启示如下:

    一是党委政府重视和支持。“三社”融合发展是协同发展,能否焕发活力、能否形成合力,实现融合,党委政府重视和支持是重要条件。

    2018年12月,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三社”融合发展实施意见(试行)》。奉节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奉节县“三社融合发展试点实施方案”》《奉节县“三社”融合试点奖扶实施方案》《奉节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三社”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3个文件。县政府还积极整合资源,由相关部门尤其是农委、水务、林业等部门形成合力,从项目上优先支持“三社”融合,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强力推动“三社”融合,同时,形成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对“三社”融合发展工作进行督促检查机制,确保“三社”融合各项工作举措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为探索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题,重庆市积极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机制,借此契机,重庆市社先后争取财政专项资金5000万元,开展起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服务创新试点。试点由重庆市农信投资集团公司具体实施,向合作社提供小额贷款,年化贷款利率10%,与此同时,重庆市社积极争取财政资金贴息,进一步降低农民专业合作社用资成本。

    二是深入调研,工作扎实。推动“三社”融合,要把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放到核心位置。然而在现实中,农民专业合作社却普遍存在规模较小、结构松散的状况。无论是经营管理能力,还是市场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都比较羸弱,难以有效发挥对小农户的带动作用,要解决合作社“找钱难”和农产品“卖难”,必须深入调研,对症下药。

    为选准产业融合项目,打通销售渠道,奉节县供销合作社先后走访了四川、湖北等省对接,通过深入调研后,最终选定红辣椒产业,并在一线调研中获取了红辣椒生产技术、市场行情趋势信息,顺利签订了购销订单。

    为精准投放信贷服务,做好合作社信息收集分析工作,2018年,奉节县供销合作社会同重庆农信投资集团公司和重庆农商行奉节支行深入33个乡镇,克服天气突变、山体滑坡等艰苦环境条件,累计奔走6000余公里,访遍了全县29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集中座谈、入户走访、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对他们的经营现状、发展前景、金融需求等进行深度调研,最终获得近700份详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问卷调查数据,全面掌握了他们的运行情况。

    在走访调研中,他们了解到,截至2018年底,全县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2991家,其中正常经营的696家,占全县合作社总数的23.7%;有411家吸收建档立卡贫困户1740户,占正常经营合作社的59.05%。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各类产业基地4.8万亩,带动8156户农户、498户贫困户增收。对此,他们优中选优,2019年在全县精选了52个优秀社作为示范社,实施大融合。这不仅为供销合作社开展信用担保贷款以及包括生物资产在内的抵押贷款提供了信息基础,也为供销合作社响应市委、市政府开展“三社”融合发展提供了政策制定依据。

    基于调研走访,重庆农信投资集团公司和奉节县供销合作社确定“三社”融合入选示范社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实体;二是要在融合的项目上有阅历、有经验;三是合作社领头人人品好等。

    三、对全面提升“三社”融合发展水平的意见和建议

    奉节县“三社“融合改革实践,把发展责任落实到供销合作社,确立了农民的主体地位,对供销合作社的流通优势、农民合作社的生产优势、信用社的资金优势,以及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的技术优势进行整合,打造集生产、供销、信用等生产生活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较好地满足了广大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服务需求。通过此次调研,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要从制度上保证农民在“三社”融合发展中的话语权。要继续完善订单带动、利润返还、劳动增收等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既扶优扶强,又扶贫扶弱,协同推进了合作社发展壮大与贫困户脱贫致富。

    二是要根据实际发展需提前谋划,适时做好产业升级规划。要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角度出发,积极引入科技力量、市场资源,引导产业升级,为实现农民持续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继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特别是要加强基层供销合作社建设,在组织上和经营上形成基层供销合作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利益联结。通过建好一个基层社,服务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一片地区的农民走上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

    四是深化市场导向与政府引导协调机制。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赋予县级供销合作社更多统筹使用财政支持“三社”融合发展资金的权利。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调动农村商业银行积参与和服务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建设,实现供销合作社与农村信用社的协调发展。推动重庆农信集团加大对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资金支持力度,在制度上完善财政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农村金融服务政策,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贴息,并配套一定额度的信贷风险补偿金。

    五是及时补齐农业保险缺失短板。为农民在生产中因遭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以及疫病、疾病等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

    调研组成员:

    廖有明  银保监会高级经济师、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原社长     

    杜晓山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理事长

    袁启昌  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吴    昊   安徽新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    勇  中华合作时报社新闻中心副主任 

    李    博   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新媒体运营总监

调研报告执笔:王  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