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南疆大地即将迈入冬季。位于塔里木盆地边缘的曲许尔盖村里的迷你“产业园”已经成型,一批“接地气”的产业为农民带来了就业岗位,也将当地丰盈的物产逐步“变现”。
曲许尔盖村人均耕地近10亩,同时,背靠当地红海景区,拥有诸多先天优势。然而,棉花种植在当地长期一家独大,随之而来的是过于单薄的乡村产业、种植结构,致使村民增收空间有限。
今年7月,曲许尔盖村与邻村联合打造养殖合作社,开始繁育上万羽贵妃鸡。“我们调查发现,乌鲁木齐等城市的居民对原生态鸡肉需求很大,而曲许尔盖村绵延数公里的老河道正是开展禽类养殖的天然场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局干部赵成强说。
“来合作社看管鸡群后,不仅每月有2000元的收入,未来还能从合作社的盈利中分红。”村民克然木·艾海提说,不久前举办的胡杨节中,已有不少客商与合作社达成收购意向,合作社有望大幅增加村民和村集体的收入。
与此同时,“合作社+企业”的模式也让曲许尔盖村的其他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
“村头到处是野生甘草,长期任由牛羊啃食,没人意识到其中的经济价值。”赵成强介绍。在驻村工作队的协调下,曲许尔盖村与喀什地区叶城县的醋业公司达成合作,农民将甘草源源不断地发往叶城,由醋业公司制成甘草醋销售。
“以前村里既没有产业,也没有销路。现在除了棉花地的收益外,我们又多了一笔收入。”71岁的农民买买提·纳斯尔说,见到合作社带来的丰厚收益,不少先前持观望态度的村民也积极参与进来。
目前,曲许尔盖村木料加工厂的流动资金已接近10万元、巴尔楚克羊良种繁殖基地的存栏数1万多只、30多户村民在新建巴扎(集市)上开起超市、烧烤摊、服装店……多种乡村小微产业在曲许尔盖村铺开,成为让当地农民钱包“鼓起来”的新路子。
(孙 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