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11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用好“人力资源管理”这把尺子

□ 江苏灌云农商银行 李昊苏

    入职农商银行人力资源部之初,前辈送我一句话:人力资源又称“人事”,人事人事、先人后事,人干事、事推人。随着“扎根”人事部门时间变长,个中理解也更加深入透彻。

    干“人事”的人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一是资质问题,包含自己的资质和他人的资质。资质问题用银行管理术语来说就是专业水平管理,银行从业总是伴随着各种证照,证照代表一定的准入前提。如何加强银行员工专业水平建设,常见做法无外乎通过增加基本工资、挂靠专项绩效考核条款等方式鼓励、刺激员工参加社会各类资格认证考试,从而提升专业管理水平。二是人员配备问题,如何科学、公正地选人、用人,成为摆在人力资源管理者面前的难题。一个正常的企业内部必然有进有出,可总是有人片面地关注“出”,把“出”笼统地归纳为人才流失,可流失后还是有更替、有补充,这就是 “进”。“进”是一门大学问,很难有企业将“进”做到极致完美,更多的只能是臻于至善。目前我们尚处于这个阶段初期,通过出台科学的选聘制度,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选人、用人机制,只为实现合理的人员更替局面。

    “人”的问题解决了,随之而来就是“事”的问题。员工从单一的个体形成剑指一处的团队需要思想指引,如何让员工快速形成一股合力,需要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培训。就目前而言,大部分人认为培训与工作冲突,浪费人力、物力、财力,还耽误工作的时间,殊不知培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也印证了当下大部分农商银行开始重视企业内训师师资力量建设。尤其是苏南地区的上市农商银行已形成能做会讲的内训师团队,培训已然成为专业化流程。如果第一件事公认利于助推企业发展,那么第二件事则公认限制企业发展。如果把员工比作一匹马,那么“草”就是薪酬绩效,人力管理者则是“马夫”,如何找到饲喂量和行程平衡则是马夫要做的事,每年根据现有草量规划行程,同时还要保证快速到达终点,而且终点还要长有更丰茂的草,因为还有下一程要跑。

    以往人事注重后勤保障,现今人事讲求决策与服务并重。转变不是一时,更不是一世,中间距离可长可短,就看叫做“人力资源师”的人用“人力资源管理”这把尺子如何丈量,且丈量之路任重道远。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