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和人都有的属性,就是存在下去的属性,即生存的欲望。所以,两者都有新陈代谢,都有肥胖、衰老,还有繁殖的问题以及孵化子公司、变异和进化的问题。
作为生命,人和公司谁更强大?人会强很多,人活了几千万年,一直在传承,但是成为百年老店的公司没有几个。人要适应环境的变化,要面对死亡,要在竞争里面有损耗,参与竞争越多,人的寿命会越短。总之,人不能长生不老,企业更难基业常青。
那么,公司如何向生物学习?向人学习?
第一,适度竞争。公司不要太参与到白热化的竞争里面去。竞争太激烈,会让我们改变自己的基因,去做一些没有那么善良,或者说没有那么针对未来的事情。而且,竞争多了不一定是好事。举个例子,之前的滴滴和快的,竞争到后来就是无休止的“金钱”战争,而没有时间通过塑造内生动力去提高自己的服务品质。
第二,开放性。企业需要向人学习开放性,或者说向生命学习开放性。公司大了,我就会很头疼。像我们公司的员工,喜欢在公司内部做事情,每天跟领导汇报一下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但我更希望他们走出去,可以跟外部的客户接触、跟投资人接触,跟其他公司多做交流。如果就我一个人在外面和被人打交道,那么,企业就会慢慢地变成一个耗散结构,最后就会进入慢慢死亡的状态。
第三,控制员工数量。要学会控制项目、控制人头,避免组织的肥胖。某种意义上,“减肥”在大公司里,比怎么招人更加痛苦。
第四,去流程化。我更愿意把责任交给人,而不是交给一个所谓的体系。有很多企业执念于此,造一个体系,然后可以把人给换掉。但问题是,流程一旦稳定之后,改变起来就会更加难。举个例子,我之前和微软的人交流,原来微软里一个人的晋升级别有64级,每一个产品经理的晋升,在序列里面都是有流程的。也就是说,微软对一个人的考核非常量化,量化到了一个所谓的可以被执行的方法里。这时候,企业的员工向谁汇报?他不向管理人汇报,而是向流程汇报。其实,如果是向流程汇报之后,你最终会发现,无意之间,这个企业已经开始走向衰老。因为改变流程会特别难。
第五,向市场汇报比向负责人汇报好。这样可以在市场上中检验做的好不好,而不是依赖于负责人的判断。所以,很多时候,我会尽可能地减少“我”的评价,结合市场做更多的评价,打破原有的汇报关系。
第六,减缓晋升和加薪。只有当员工的目标有调整时,才是加薪的最好时机。如果员工项目做的好,是给项目奖金,而不是加薪。员工的目标和回报,要尽可能做到对等。因为薪水加了、晋升了,就没法往后退,这对控制企业衰老非常重要。
第七,孵化子公司。最近两年,一些年轻的“80后”“90后”创业的企业都很好,所以可以多孵化这样的子公司,赋予企业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