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9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只将茶品肖为人
——访漳州传统乌龙茶精制工艺非遗传承人林燕腾
□ 郑文典

林燕腾为乌龙茶初制工序把关。

    2018年,漳州茶厂非遗项目“漳州传统乌龙茶精制工艺”获漳州市政府批准,厂长林燕腾为第四代非遗传承人。

    择茶业 终一生

    1980年,林燕腾大学毕业后选择到漳州茶厂参加工作。出于工作需要和兴趣,林燕腾觉得不懂茶叶就无法进行管理和销售,于是从走进茶厂的那一刻起,他就决定以能者为师,从零开始学习茶知识、茶制作。1981年,他跟着茶场收购组人员到漳浦景垅茶场,向安溪老师傅学习工艺最复杂的乌龙茶毛茶初制技艺。当时农场的设备极为简陋,没有揉捻机,更没有空调,往返农场全靠步行。白天采茶,晚上做茶,常常通宵达旦,汗流夹背,还得忍受蚊虫叮咬。为能学到真“功夫”,林燕腾甘之如饴。他还自我调侃说:“吃不上肉,倒成了蚊虫的美餐。”

    “后来条件好一些,就上福州省供销社茶叶鉴定站学习六大茶类的审评,到杭州浙江农业大学学习茶叶化学,到福建农林大学学习茶艺,到湖南农业大学函授学习茶文化,在厂里向技术人员学习茶叶品种。”为了恶补自己的茶知识,林燕腾在工作之余,有机会就四处取经,广泛学习了解中国茶叶百科全书、茶树品种学、茶树栽培学、制茶学、茶叶审评与检验,乃至中国茶经、古代茶书等,无不涉猎,一钻研就是大半生,至今依然乐此不疲。

    2016年,林燕腾参加在武夷山举行的首届海峡两岸乌龙茶技艺大会比赛荣获第二名,被授予优秀制茶师。经过近40年的摸爬滚打,如今的林燕腾已是一名高级茶叶考评员、国家一级评茶师和高级茶艺师。

    乌龙茶 传非遗

    漳州茶厂过去并没有重视文化传承的申报。2010年以后,林燕腾决心做好漳州传统乌龙茶精制工艺的非遗申报工作,但无从着手,因为福建省的乌龙茶精制工艺,没有人申报过。

    “福建省四大茶厂已倒了三家,仅剩漳州茶厂。如果不申报,以后就湮灭了。‘申遗’要有100年的工艺,而漳州茶厂是1953年的,时间不够。”于是林燕腾查找历史档案,从清代以来漳州著名的一些茶企找到了原始档案资料,从而将传统乌龙茶精制工艺传承时间推到百年以上。随后他向上争取资金,将原有车间腾出来改造,建成了福建省唯一一家传统乌龙茶精制工艺非遗展示馆,受到各方好评。传承时间解决了,又依照工艺,对乌龙茶进行市场化开发变革延伸,不断提升乌龙茶非遗生命力、影响力。“流香、色种、一枝春是漳州茶叶三大标志产品,也是非遗工艺典型产品,我们在坚守三大产品的同时,对工艺进行延申化生产,产生了宝国茶、红牡丹、漳州三泡茶等产品,投入市场后成了畅销产品。”林燕腾说道。

    期间,林燕腾牵头与中国台湾绿光生化公司在芗城区浦南镇、华安县仙都镇等地联合进行乌龙茶微生物降解农残试验,试验样本经福建省质检中心和漳州市农业局检测站检验,均认可了甲铵磷有明显降解效果。随后,茶厂又成功研发了乌龙茶改制绿茶新品种,经过严格的农残检验后,打入国际市场。为促进漳州乌龙茶出口,林燕腾和各地茶农联手,建立了5000亩乌龙茶叶出口生产备案基地,组建茗汇茶叶合作社,实现产销联合,促进了漳州市茶叶生产的发展。

    2011年,他获评“福建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劳动模范”,茶厂2017年被评为全国供销社系统的龙头企业;2018年,一枝春、流香,黄旦、白芽奇兰、红牡丹均获第十二届国际名茶金奖;同年12月,漳州传统乌龙茶精制工艺获批为福建省第六批非遗项目。

    茶文化 弘天下

    林燕腾发现之前漳州还没有本土关于茶叶的书,在全国的宣传也不够,很多院校或茶文化讲座都基本忽略了漳州的茶文化,因此,他便萌生了自己写一本茶书的念头。

    写书很苦。工作之余,林燕腾每晚都要在电脑前写到深夜,原本视力不错,为写书他双眼都熬出了白内障。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其专著《漳州茶说》出版,成为天福茶学院的教科书,并获评漳州市政府社科三等奖。2013年,研究三农问题的专著《潮涌九龙江》正式出版发行。2017年,论文《明清漳州茶出口及对海丝影响》荣获年度漳州市社科三等奖。同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专著《漳州茶史略》,首次全面系统的介绍了漳州的茶叶历史,展现了漳州当代茶产业链及各产区名茶。2018年,《闽南日报》为之发表专栏《一曲漳州茶歌》。此外,林燕腾还参与编写了《漳州市茶志》《漳州市供销合作社茶志》等著作,并成为《福建茶志》的审稿专家。

    “茶文化的普及需要和风细雨地长期宣传,近年来我不仅在茶文化讲坛、芝山讲坛上宣讲漳州茶文化,还在晓风书屋、天福茶学院开办茶文化讲座。”去年,林燕腾开设了微信公众号“问茶翁”,并组建了漳州茶文化交流社群,聚集了一批各大名校教授、学者、学生及茶业从业者150多人,每天交流学习茶文化,成为福建省内较具影响的茶文化交流阵地。

    多年来,他奔波在天福、安溪茶校、三明尤溪、大田各地,兼职当教师培训评茶师、茶艺师共5000余人,桃李满天下。

    “‘交接难同流俗转,只将茶品肖为人’,这是我一生的志向。我要做一生的茶人,像茶叶一样为人间的健康幸福,默默做出自己的奉献。”林燕腾说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