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9年8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数字驱动下的网点渠道转型与布局(中)
——以浙江德清农商银行为例
□ 曹治中 沈乾梁

    网点渠道转型的

    实施路径与方法

    转变理念,重新认知服务模式。随着零售市场竞争加剧、客户金融消费习惯和需求的变化,更深层次的服务需求被市场激发,追求“快速、准确、体验”的服务需求客观上已渗透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传统的服务模式已难以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客户服务需求。因此,银行经营管理层必须打破传统理念束缚,转变服务理念,以科技手段为支撑,发展多样化、立体化的渠道服务体系和满足现代金融消费需求的新型服务模式。

    找准定位,合理配置渠道资源。在渠道的定位上,首先要找准渠道所服务的“客户”或者“客户角色”,再根据服务对象确定相应的金融消费需求,最后依据客户金融消费需求确定渠道业务服务功能。

    在银行渠道体系中,新形势下的转型应更加注重物理网点渠道的转型,网点运营模式和服务流程全面转向“以客户为中心”,将网点建成客户关系管理中心、客户体验中心、O2O落地服务中心,重塑物理网点的优势和价值。

    以德清农商银行为例,该行在转型初期作了大量基础调研工作,通过对各渠道的客户群体、交易种类和结构、区域覆盖等基础要素的数据分析,从顶层设计上对渠道定位和转型方向作出清晰规划。

    立足现状,分步有序实施转型。德清农商银行在转型初期基本处于“一大二小三低”的现状,即物理网点承载了一半以上的客户业务量,自助渠道、线上渠道作用很小,电子替代率低,客户黏性低,核心客户比重低。该行通过各项业务数据的分析,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和不足之处,立足现状,围绕转型目标,按既定的转型方向,系统性地制定了实施步骤和方法。

    一是大力推动柜面业务分流。渠道转型的首要目标是实现物理网点的体验式和个性化服务,使物理网点这个最好的服务资源发挥更精准的服务效能。在物理网点承担大部分交易性服务的情况下,首先要解决柜面高频交易的分流问题。

    二是推动自助渠道布局和应用。柜面业务的分流客观上唤醒了“沉睡”的自助渠道,但在客户自然流向自助交易的过程中,原有渠道的布局合理性(区域、数量)、业务功能配置的适用性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因此,在推进柜面业务分流的同时,要对全辖范围内的各类渠道布局作全面的分析和调整,对渠道的业务功能配置作全面的分析和开发部署,以更好地适应业务承载结构的变化趋势。

    三是大力推广线上渠道应用。线上业务是移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主营方向。线上服务消除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线上功能的拓展应用既有助于线下业务线上化,更有利于增强客户黏性。通过在线交易、融资、缴费、理财以及生活场景消费,可以大大提升客户的成长速度。

    四是多极驱动提升客户产品关联度。实际生活中,客户虽然持有不止一种金融产品,但在银行传统的服务模式下,客户潜在的金融消费需求没有被很好地激发。银行需要站在金融消费市场的前沿主动出击和引导客户需求导向,打造消费场景,配套金融产品。实施客户分层分群策略,多渠道营销和引流客户,提升客户产品关联度。

    五是集中力量开展物理网点转型工程。在逐步实施柜面业务分流、自助渠道科学布局、线上渠道持续拓展、客户黏性持续提升的前提下,物理网点转型的条件已充分具备。而物理网点一旦开启转型进程,需要集中力量大面积铺开,因为前述条件的成熟是全行条件的成熟,不是一个机构的成熟,因此要遍地开花,齐头并进,抓住时机。

    六是建立渠道运营体系。网点渠道的分布转型实施,实质上是转型总体思路逐步落地的过程。各类渠道转型的结果需要完备的运营体系来支撑,尤其是通过对转型成效的分析和监测,来持续优化、迭代每一项转型工程。

    数据驱动,发挥数据资产效能。银行机构的数据可以说是最全面、最有价值的数据,如客户信息数据、交易行为数据、管理数据等等。这些数据的有效挖掘,为渠道转型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应用支撑。数据发挥效能才能成为数据资产,数据的驱动作用在于量化标准下的资源配置趋于均衡、合理并切合实际,转变了传统方式下“拍脑袋”造成的资源欠缺或浪费的现象。因此,数据驱动实质上是转型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的应用手段和科学工具。

    在数据驱动和目标导向下,围绕“客户”这个中心,渠道转型工作的推进过程既有明确的方向,又能在不偏离主线的道路上快速前进。以德清农商银行为例,该行在两到三年的转型期间内,充分应用各项数据,建模型、找问题、补短板、转模式,逐个突破发展瓶颈,朝着既定目标稳步推进。

    首先,分流柜面业务,转型柜面人员。传统经营模式下,柜面常规性、交易性业务占用了物理网点服务资源的50%以上。柜面业务分流是网点渠道转型工程,既是最基础又是最紧迫的工作。德清农商银行通过设置“柜面可分离率”指标,与“电子替代率”指标组成双指标考核体系,双管齐下,内外协调,集中力量推进柜面业务分流工作。“柜面可分离率”是在电子替代率指标的基础上,剔除具有客户自发因素的电子支付业务,还原最本质的业务分流,通过数据模型呈现柜面办理的可分离至其他渠道的业务状况。该行2015年末,电子替代率不到65%,柜面业务量517万笔,柜面可分离率处在40%的高位,相当于207万笔业务可分流。截至2018年末,电子替代率达到92%,上升27个百分点;柜面业务量降至253万笔,下降264万笔,下降率达到51%;柜面可分离率在柜面业务大量分流的同时,同步下降至30%,相当于76万笔,可分离业务下降率达到63%。

    柜面业务分流工作的推进,也为柜面服务资源的转型创造了先决条件。德清农商银行在此过程中,逐步实施人力资源转型。2015年末柜面人员共222人,通过向客户经理、大堂主管以及相应管理岗位的转型,2018年末柜面人员降至168人,缩减54人。人力资源的结构调整,为下一步转型工作的实施创造了保障条件。

(未完待续)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