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7月3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乘时代风帆 手捧金叶前行
——访安吉叶兢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兢君
□ 李 倩

    2014年7月,叶兢君成立安吉叶兢茶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茶叶线上和线下交易,提供白茶苗,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家族白茶产业。同年12月,协助乡团委成立溪龙乡新青年创业联盟,2015年,成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电商分会会员。2016年,叶兢君被评为“安吉十佳创业青年”和“安吉美丽青年”,2018年,在首届中华茶人榜样推选活动中,被评为“中华新锐茶人”。

    茶叶缘 茶农梦

    “茶叶不仅是一片绿叶子,在我们心目当中它就是一片金叶子。”这是叶兢君对茶叶的描述。他从小就与茶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和家乡茶拥有着共同成长的过程。小时候,叶兢君的父亲便开办了茶场,每每到了茶叶收获的季节,叶兢君放学回家后都是围在锅子旁边看父母制茶。茶叶下锅后弥漫在空气中的茗香对他有着莫名的吸引力,父母制茶的场景穿插在他整个成长过程中,从记事开始,父母就在他的耳旁耐心地讲述如何制茶、如何制好茶。

    父亲是个制茶能手,但实际上他的技艺都是和母亲学的。母亲是安吉第一批赴杭州梅家坞学习制茶工艺的学员之一,回来之后她就将制作工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父亲。而叶兢君从小就喜欢茶,也喜欢动手。放学回家后就跟着父母学习制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波折,那会儿因为年龄小,尝试做茶的时候手经常被烫出泡,让母亲十分心疼。

    大学时,叶兢君离开家乡去别的城市读书,茶叶季节难得回家一次,每次刚踏进村子,熟悉的味道便扑面而来,这种感觉让他特别激动,回校后也总会想念家乡的茶香,以及那种简单、淳朴的生活,所以,毕业后的叶兢君又回到了家乡,并且真正投身茶行业。他还回忆道:“在高中临近毕业的时候,英语老师曾经问我们未来有什么梦想,我当时回答说想做一个农民,同学们都笑了,但这的确是我的梦想,也是我现在做的。”梦想照进现实,真好。

    因茶巨变 以茶致富

    叶兢君的家乡——黄杜村,是一个躲在浙西北群山旮旯里的村庄,除了山,还是山,人均不足7分耕地,而这些地多是零零散散的坡地,无论种麦还是种稻,产量都很低,所以30年前的黄杜村真的是穷得叮当响。

    政府一直想方设法帮助山里人脱贫,组织了一次又一次“会诊”。1995年,科研部门发现这里的土质、气候、积温、海拔适宜白茶生长,建议政府推广。乡党委和政府迅速做出了建设“千亩白茶基地”的决定。可是,因循于旧有的耕作模式,村民们响应者寥寥。于是,乡干部走街串巷,一村村宣讲,一户户游说,可嘴皮磨破了,效果依然不佳。碰了“硬钉子”,乡里没有放弃。农民没钱买茶苗,乡政府给补贴;农民不懂栽培技术,乡政府便从中国茶科所、浙江大学请来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培训,还给参加培训的农民每人每天10元补贴……

    随着乡政府上述措施的出台,农民由不愿种到抢着种。到1998年底,溪龙乡千亩茶园如期完成。因势利导,安吉县政府开始在全县范围内推广黄杜村种植白茶的经验。2001年,安吉白茶种植突破万亩。2003年,黄杜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万元。2004年,安吉白茶面积升至5万亩;2010年,接近10万亩。黄杜村如今已今非昔比,小山村因茶巨变。茶叶在这些勤劳、智慧的农民手中,已成了“绿色银行”:家家土房变洋房,户户都有轿车。除此之外,村里还出现了帐篷客酒店、白茶民俗村、茶博园……

    茶之新锐 为梦前行

    谈及成立安吉叶兢茶业有限公司的契机,叶兢君的故事算是顺势而为。2001年,他的父亲创办了安吉叶兢茶场,这也是安吉叶兢茶业有限公司的前身。叶兢君大学毕业时24岁,便回到回家乡接手家里的茶场,刚好又遇上个体工户转企业的浪潮,就趁这个契机成立了安吉叶兢茶业有限公司,这也为公司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叶兢君着力打造的青年电商创业基地收效也十分不错。在叶兢君回到家乡后,发现互联网电商非常火爆,认为茶叶在电商领域也有一定的机遇,便当机立断决定要做电商经营,同时开了淘宝店铺。但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我发现个体的力量实在是薄弱,便想到组织青年一起创业,首先成立了安吉茶青盟,青盟成员都在尝试电商经营,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茶叶,并在其中学习进步,分享资源。这一做法得到了不错的效果,大家联系紧密,通过联盟对接电商服务企业,经过安吉白茶协会认可后将茶叶推至天猫商城。目前,已经有很多成员将自家产品加入安吉白茶官方旗舰店经营,这对打造安吉白茶品牌,提升个人经营能力,无疑是个双赢的选择。”叶兢君说。

    大多数年轻人经过四年的学习,在大学毕业后更向往城市而非农村,而叶兢君的目标是很明确的,努力学习就是为了最终回到家乡制茶。未来,叶兢君希望可以尽快完成2016年开启的“千亩标准茶园计划”,努力实现在安吉白茶核心产区置备6000平方米的场地,投资2000万元建设现代化生产园区的计划。叶兢君说:“希望自己可以努力做得更好,运用知识和互联网模式,传承中华茶文化,离自己成为大农民的梦想更近一点。”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