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7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形势多变 出口承压 纺织产业亟需加快转型


    据海关总署7月12日数据显示,6月,我国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103.1亿美元。今年1-6月,我国累计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586.2亿美元。去年前6个月,我国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累计为582.4亿美元,同比上升0.7%。2019年6月当月,我国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143.4亿美元;今年1-6月,我国累计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656.1亿美元;去年前6个月,我国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累计为690.1亿美元,同比下降4.9%。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张锡安介绍,当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呈现出3个特点:一是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加快,纺织品出口增幅大于服装。长期以来,服装出口一直是我国主要的出口产品,近几年来,纺织品出口增幅大于服装,纺织品出口在整个外贸出口中的比重正在逐年增加。2018年,纺织品出口占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量的43%,服装占57%,仅半年时间,我国纺织品出口占比就增长了5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我国纺织品出口占比达到48%,服装为52%,占比各接近50%。近年来,由于国内生产成本上升,我国服装业向海外转移速度加快,引发了我国服装出口连续4年下降,而周边生产低成本国家的服装生产,由于产业链不完整需要从我国进口纱线和成品,这也带动了上游纺织品出口连年增长。

    二是几大出口市场全面走低,外贸出口明显下降。对欧美传统市场和新兴市场的出口来说,今年以来,特别是1-4月,我国的纺织服装对传统欧盟、美国、日本3大传统市场出口全面下降,分别下降5.3%,6.5%和6.6%。同时,对新兴市场,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市场,出口这几年一直在增长,从而带动了整个出口的增长。但今年以来,出口增幅也出现下降。

    三是国际市场份额加速减少,对全球3大市场份额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从最新的欧盟、美国和日本的进口数据来看,一季度,欧盟服装市场的进口市场份额中,服装占比是29.4%,1-4月,美国进口市场份额中,中国占28.4%,日本占56.2%,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中国在欧盟和美国服装进口市场份额占比首次低于30%。一季度,欧盟从中国进口服装也下降了6%,其他主要国家进口基本保持平稳。其中,排在第二位的孟加拉的进口份额达到了24%,增长了8.2%,正在逼近我国的市场份额。2002年以来,我国服装在日本的市场份额从2009年达到最高峰值86%后逐年下降。10年来,我国的进口份额已从86%下降到目前的56.2%。

    长期以来,美国是我国最重要的纺织服装出口市场,2018年,我国对美国的纺织服装出口达到了490亿美元,占整个中国纺织服装出口比重的17.6%,其中,对美服装出口352亿美元,家纺出口53.8亿美元,面料19亿美元,纱线7.6亿美元。但今年1-4月以来,美国涉税纺织品服装出口大幅下滑,企业订单流失明显。

    中美经贸摩擦的不确定性,已经迫使美国采购商对采购战略和供应链布局进行大幅度调整。短期看,进口商普遍无力或不愿意增加采购费用甚至要求降价,或最多承担一半税费,并要求企业在手订单尽快出货。从长期来看,与关税税率波动相比,中美关系走向将大幅影响其采购意愿,采购商会考虑逐步降低对中国的进口额,同时将部分的关税成本转移给终端消费者。

    张锡安认为,当前,国际贸易形势复杂多变,但企业要坚定信心,主动作为,积极应对,以此倒逼加快产业转型发展的步伐。

    从宏观层面看,产业需要政府层面的正确引导,减税降费、精准扶持,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可预期,维护行业的平稳发展。从行业层面看,企业应加快“走出去”步伐,布局全球产业链,将具备条件的订单转移至东南亚等劳动力成本较低国家生产,加快智能制造和转型升级。从企业层面看,企业应优先安排美国订单,继续同美方客户磋商,共同承担关税压力。同时,认真研究国际规则,从技术上,从原产地、各商品税率差异中寻找商机,开发新品种,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升级。

    此外,为防范贸易风险,企业要慎重接单,有所取舍。同时,完善各类保障措施,比如,加强出口信用保险投保工作,防范汇率风险,汇率变化频繁的情况下要积极采取有效金融手段,切实保障基本的利润收益。

    对此,张锡安建议,当前形势下,棉花企业要做到四个坚持。第一,坚持产品创新,发挥技术引领作用。第二,坚持走产品多元化发展之路,不断丰富产品系列,不断开发新市场。第三,坚持资源走向,坚定走出去步伐,加大产品研发,加强生产工厂和外贸部门的结合力度。第四,坚持人才培养。新一代的行业人才培养,更需要着眼于未来。

(王 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