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山东省淄博市推进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现场会上,一个基层社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沂源县供销合作社以“村社共建”为抓手,通过与沂源县东里镇下柳沟村合作共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乡村旅游项目等,让一个村集体经济“归零”的“空壳村”变成了一个村集体收益分红累计达10万元的美丽乡村。
共建合作社 培育经营主体
沂源县东里镇下柳沟村,位于沂源县东里镇驻地东南7公里的深山里,全村共260户747口人,耕地面积840亩。2010年前,村民多以苹果、桃等林果分散式种植为主,是典型的村民收入低、村集体经济“归零”的“空壳村”。2013年,按照县委、县政府帮扶贫困村要求,下柳沟村成为沂源县社的对口帮扶村。
县社第一书记驻村后,通过调查研究,与村“两委”协商决定,为解决村民果品生产和销售上的困难,依托村里种植果树的传统产业基础,由下柳沟村委、东里供销合作社和该村果农共同成立了沂源县柳兴果品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100万元,其中东里供销合作社参股40万元,占总股本的40%,打开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合作社成立后,县社与村“两委”共同研究推进,通过统一规划、分户管理的方式,建设以苹果、桃为主的果品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500亩。同时,发挥供销合作社专业优势,在农资配送、农机服务、技术指导、收购储藏、销售等环节,将供销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链条延伸至田间地头,将下柳沟村纳入供销合作社的网络建设体系,逐步形成“村社共建、社农共兴”的发展模式。
村“两委”既是合作社的参与者,又是组织者,承担主要管理职责。合作社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大规模团购农资等生产资料,组织开展林果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有效降低了社员生产投入成本,其中化肥每亩节支200元,有机肥每亩节支150元。同时,将销售环节纳入供销合作社经营网络,建立稳定销售渠道,由合作社统一组织销售,减少中间环节,销售价格每斤提高0.3元—0.5元,节支增收综合效益使社员平均收入提高40%。合作社通过团购农资返利、果品统一销售提成,当年村集体取得收益分成2万元。目前,村集体已累计取得收益分红10万元,一举摘掉了村集体经济“空壳村”的帽子。
共建生产基地 发展高效特色农业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沂源县社抓住下柳沟村全力兴建农村水利灌溉设施,解决村民生产生活用水难题的契机,着力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升级发展高效特色农业。
合作社针对村里部分果树老化,挂果少、产量低、品质差,亟须进行更新换代的现状,按照矮化密植模式和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式建设标准化果品生产基地。2017年下半年流转村民土地206亩,引进新品种苹果苗,新上全套水肥一体化设施,2018年已栽植“维纳斯”苹果苗15700株。该品种定位高端水果市场和消费人群,每斤售价达15元。合作社的206亩果品生产基地果树更新换代项目,在县社的指导下,争取到了“村社共建”示范点项目资金30万元。项目建成后,带动附近村农户种植果品面积500亩,有效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同时,安排26名村民参与生产基地生产管理工作,其中12人为全年固定工,每月工资2600元;其余14人为季节性用工,每个工时100元。在合作社工作的村民每年土地流转固定收益(800元/亩)和劳务工资等收入近3万元,加快了村民的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截至目前,全村发展以桃、苹果为主导品种的林果面积870亩,人均年收入达1.58万元,合作社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共建美丽乡村 发展乡村旅游
下柳沟村位于九顶莲花山脚下,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具有发展特色旅游的资源环境优势。近两年来,下柳沟村以九顶莲花山文化景区项目建设为契机,合理规划布局,以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乡村连片治理”政府扶持项目为重点,分两期已全面完成,总投资800万元,为下柳沟村打造山水相依的乡村旅游特色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县社积极拓展柳兴合作社经营服务领域,引导村民社员以土地、房屋等资产入社,依托下柳沟村地处景区核心区的地理优势和山水田园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打造了“田园柳舍”乡村旅游品牌。其中,“柳沟人家”精品农家乐8家,由合作社统一经营。自2016年10月1日试营业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达2万余人次,实现盈利70万元。合作社将其中10%作为合作社分红,用于村内扶贫及公益事业,为合作社的747名社员每人分红50元。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近两年,合作社已吸引12名青壮年返乡创业,同时也带动了其他村的青年积极返乡,为突破制约乡村振兴的人才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