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论坛的框架下,中国加快推进中非农业合作的进程,成效显著。
在首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期间,“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6月27日在湖南长沙举行。目前,中国已与21个非洲国家签署了农渔业合作谅解备忘录或议定书,建立了双边农业联委会或工作组机制;农业技术合作项目稳步推进,通过建设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派遣农业援非专家,带动受援国技术水平提升和农业发展。中国对非农业投资21.2亿美元,中资企业雇佣当地员工超过2万人,指导当地农民开展农业生产近10万人次。中国专家和技术人员在非洲9个国家共实施小型示范项目300余个,推广实用农业技术450项,培训当地农民和技术人员近3万人次。此外,还在非洲与世界粮食计划署、盖茨基金会积极开展三方合作项目。
会上,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非洲联盟、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和非洲绿色革命联盟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中非水稻领域南南和三方合作的倡议》。倡议指出,为促进可持续目标的实现,不让任何人掉队,以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为指引、坚持联合国南南及三方合作原则,积极探讨利用每个合作伙伴的比较优势,加强中非水稻领域合作。
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隋忠诚指出,作为农业大省,湖南有以隆平高科为代表的一批农业企业在推进农业对外开放、“走出去”以及对非援助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湖南还将进一步加大农业科研、种业、培训、农机装备和农产品贸易等方面的共赢合作,积极建设境外农业产业园,扩大农产品贸易,建立农业设备和机械租赁中心,不断造福湘非人民。
农业农村部总畜牧师马有祥表示,中国将推进政策对接,提升合作机制;推进经贸合作,助力农业发展;坚持不懈帮助非洲提升农业水平,实现粮食安全。
盖茨基金会农业发展项目主任尼克·奥斯汀先生表示:中国扶持小农户、推广优良品种、改进田间作业水平等措施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力,解决了中国人吃饭和发展的问题,这对非洲大陆具有很好的示范和借鉴意义。基金会愿同中国及非洲国家合作,共同帮助非洲应对气候变化,引入优良品种,改善田间专业方法,提升非洲粮食自给能力。《水稻宣言》体现了各方愿把中国成功的经验体系广泛应用到非洲,通过投入技术、资金等,提高非洲粮食产量。
研讨会上,中非共签署了8个农业对非合作项目,签约金额达27.47亿美元。中非多位嘉宾还分别就中非农业合作政策对话、中非农业合作实践交流等内容进行了讨论交流。
(杜万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