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9年7月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棉花,心底深处的爱恋

□ 胡祖文

    小时候,家在棉乡。站在家门前的马路上,向东、向南、向北眺望,是一大片无遮无挡的棉花地。看着朵朵盛开的棉花挂满枝头,令人心生愉悦。

    棉花在我的生活中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那时候家里吃的用的主要靠棉花,一季棉花可以满足我们一年的生活所需。棉花也是我最依赖、最熟悉、接触最多的农产品。一到棉花收获季节,我便挎着大布袋,和一群小伙伴到棉花地里捡棉花。那时候,农村实行的是集体生产,集体耕作土地、集体出工出力,劳动记工分,年终根据队集体收入分红。父亲是青壮男劳力,每天从早到晚劳作,记12分;母亲力量小些,按规定一天记8.5分。小孩捡棉花只记一两个工分,但是我快乐。队里分红的日子,是我们最盼望的时刻。记得有一年,我家分到了100多元,可把我母亲高兴坏了,给我们兄妹三个每人做了一套新衣服。买年货时,还称了十多斤猪肉,大年三十煮了一锅肉,让我们饱餐了一顿,那滋味真叫一个香!直到现在,还依稀记得。

    爷爷是村支书,最钟情于棉花科学试验示范。为了提高棉花单产,指导全村科学植棉,他在离家很近的地里栽了一畦高产棉花。每天天刚亮,就要到自己的试验田里遛达一圈。看着小苗一天天长大,琢磨着怎样培管、怎样施肥打药。我和队里的几个小玩伴总喜欢到爷爷的试验地里玩耍,观察那不断长高的棉苗细微的变化,察看棉叶上是否有虫子的踪迹。开始长棉桃了,我们会耐心地细数着棉株上冒出来的一个个新鲜的桃子,欣赏着微风下青乌色的棉桃在枝头上轻轻摇曳。棉桃吐絮、银花盛开的收获季节,我们一遍一遍地在试验地里数那棉桃和已开着的棉花朵。爷爷的棉株要高出周边社员种植的棉株一大截,足有一人高,棉桃数量更是比普通棉株高出许多,最多的一株棉树上挂着的桃子和炸开的棉花竟有400多个。它们像一个个得胜的将军,趾高气扬地在风中摇摆,向人们昭示着丰收的喜悦。

    1978年,我考上中专到常德读书。那时,村里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父亲带着母亲辛勤地耕耘着责任田里的棉花,棉花的丰产让我们家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1981年,我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安乡县安福乡供销合作社,又开始与棉花亲密接触。安福是全国有名的“优质棉乡”“高产棉乡”,这里的棉花色泽白、品质好。那时候棉花以131为主,即收购上来的棉花大多是白棉1级,纤维长度31毫米。现在,由于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这样好的棉花很难见到了,棉花品质下降常常使我异常的痛心。

    回想在基层社收花的日子,仍然历历在目。在收购站,棉农排着长长的队伍,依次交售棉花。花仓里的棉花堆得像小山似的,银白得晃人眼睛。我忙前忙后地跟着棉检员看品级、帮着司磅员过秤,随时掌握棉花收购进度,挖掘和描写棉花收购过程中的好人好事,推广收购领域的先进经验,书写着自己的“棉花人生”。

    2009年开始,为了解棉花产业发展情况,探索安乡县可持续发展棉业的途径和办法,县供销合作社领导安排我进行棉花产业调研,负责主编《安乡棉花信息》。我的人生,再一次在棉花领域绽放。那时,为县委、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棉花收购加工企业、棉商棉农和上级棉业部门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是我的主要工作。几年下来,我也发表了20多篇文章、涉棉稿件30多篇。能为安乡棉花产业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我感到由衷的欣慰和满足。

    近几年,安乡棉花产业萎缩,植棉面积和棉花总产量大减,植棉比较效益不如种植水稻、蔬菜、黄豆等作物,我钟情的棉花事业出现了梗阻,陷入低谷,让我很失落。多少个漫长而难眠的夜晚,我回忆着自己与棉花结缘的点点滴滴,思考着棉花振兴前景。但是,我的棉花发展梦竟然好似脱缰的野马,悠然地离我远去。而那些与棉花相伴的幸福时光,久久地缠绕在心间,难以忘却。

(作者单位:湖南省安乡县供销合作社)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