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9年6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贵阳茶产业迎来新发展

□ 陈文新 刘 健

    红枫山韵茶场的茶山上,一垄垄茶树宛如绿色的地毯,从山脚一直铺到山顶。漫步其间,绿意满目,清香扑鼻。据悉,红枫山韵茶场是贵阳市近年来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大力发展茶产业的一个重要缩影。

    “今年,我们的茶叶不愁销路,前来茶园体验采茶踏青的游客有上万人,预计将带动附近400名农户人均增收5000元。让这里的绿水青山慢慢变成‘金山银山’,我们很有信心。”谈起发展前景,贵阳市红枫山韵茶场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卫民笑容满面,侃侃而谈。

    黔茶新贵“异军突起”

    近年来,贵阳农业种植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已经由生产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发展优质特色农产品,坚持质量兴农,加快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已经成为贵阳农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少日照,作为知名的黔中茶叶最适宜种植区,贵阳具有适宜茶树生长的自然地理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由于具备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发展优质茶产业成为贵阳农业向高质量发展目标奋进的重要选项。”贵阳市茶办主任龚静对此深有感触。

    来自贵阳市农业部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贵阳市茶叶种植面积达28万余亩,休闲观光茶园12万余亩,产茶量1.37万吨,产值26.4亿元,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增收的生力军。投产的21.19万亩茶园中,已建成欧盟标准茶生产基地6万余亩,无公害、绿色、有机种植面积达18万余亩。贵茶有限公司的“绿宝石”、黔峰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绿茶、开阳南贡河富硒茶业有限公司的红茶、贵州柏春神鹊茶场的白茶等系列茶产品先后出口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沙特阿拉伯等海外市场。

    贵阳茶产业,一支从中国茶业大省——贵州“异军突起”的“新军”,正积极投身“黔茶出山”阵营,冲出贵州,走向世界。

    顶层设计助产业兴起

    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性,近年来,贵阳农村经济发展面临“成长的烦恼”。实现农村经济提质增效、确保农村群众脱贫致富,突破口在哪?为此,茶产业发展成为贵阳实现农村经济提质增效的一块“试验田”。

    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先后出台《贵阳市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了贵阳茶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制定相应保障措施,对贵阳茶产业的品牌创建、市场拓展、文化宣传、加工升级、基地提升、质量安全、金融扶持、智力支撑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2016年,贵阳开展星级茶馆评定,对首次评定的茶馆分别给予50万元、40万元、30万元的资金扶持。这一举措在业界引起轰动,一些老茶区的客商说:“贵阳扶持茶产业的力度令人羡慕。”

    与此同时,贵阳全市各地各部门认真履职,全力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整合资源、合力推动,使全市茶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有茶叶生产企业120余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13家。全市茶农10万余户,涉茶人员18万余人,茶农增收4.1亿元,茶产业在带动贫困户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培育品牌让“贵茶出山”

    毋庸讳言,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品牌培育和品牌整合力度不够,品牌小而散,贵阳茶产品也常常遭遇“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尴尬。为改变这一局面,贵阳在大力发展茶产业的起步阶段,就将品牌培育放到重要位置。

    围绕重点打造“绿宝石”“开阳富硒茶”等品牌,开展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的宣传推介活动。组织茶企抱团参加国内目标市场的茶博会等重要茶事活动,也是市有关部门品牌培育的“保留节目”。北上京城,南下广州、深圳,东进上海、济南,西赴兰州。在这些目标市场的城市地标或人流量大的广场举办万人品茗活动,组织参加“丝绸之路 黔茶飘香”、“品黔茶·赏樱花”万人品茗等活动。

    在积极拓展外地市场的同时,巩固提升本地市场占有率的步伐也没有减缓。乘着贵州旅游业井喷式增长的东风,利用黄金周、小长假,连续多年在市内阿哈湖湿地公园、观山湖公园、孔学堂等旅游景区开展“五一”“十一”品茗活动。

    一系列活动让大江南北的茶客领略了黔茶的幽香甘醇,也促使贵阳茶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

    一项调查显示:原来贵阳茶70%是在省内销售,现在60%销往省外。2019年的春茶产品,贵阳部分企业的产品均被省外客商预订。

    热忱服务助力黔茶飘香。销售结构颠覆性逆转,出口量连年攀升,茶销售均价逐步走高。这些变化的背后,凝聚了许多茶产业从业者的心血和汗水。春末夏初,喜讯再传:贵阳今年春茶销售出现量价齐升的好势头,预计春茶产量6500吨、产值近20亿元,均比上年有所增长。

    然而,贵阳茶产业的从业者不敢有丝毫懈怠,因为贵阳茶产业发展与全国著名茶产区还存在差距,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加大品牌建设和整合力度,进一步提高贵阳茶产品在全国范围品牌知名度;继续提高企业加工工艺水平,以减轻贵阳地区茶园建设、管护成本、人力成本对茶产品价格的影响,提高贵阳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等。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