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6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电商平台搞社交圈,未来会成为一个新的趋势,谁成谁败,或许还关系着电商平台的未来。
电商平台搞社交圈成趋势?

□ 刘 旷

    在拼多多、云集相继上市之后,腾讯终于开始入场社交电商。

    5月12日,微信新版更新“好物圈”功能,点击进入后,用户可以看到“朋友推荐”和“大家买的”商品,也可以主动向好友推荐商品,支持跳转购买链接。

    目前“好物圈”的入口依然比较深,位于发现页面“搜一搜”和“小程序”的二级页面,但一向克制的微信给大量用户发送了小红点提醒。

    微信最早在去年9月就试水社交电商功能,由小程序“购物单”一步步演化至今,完成度已足够高,正式和全量用户见面的日子应该不远了。

    在产品逻辑上,“好物圈”和之前主推的“看一看”几乎相同,后者主打通过社交关系分发微信公众号的内容。

    “朋友推荐”和“在看”是用户的主动分享;而“大家买过”则和“N人看过”一样,是基于用户的实际购买和浏览行为生成的推荐商品和内容。

    略有不同的是,“好物圈”还支持用户自主创建圈组,圈组内发布的内容仅本圈可见,形态类似一个只允许分享商品链接的“闺蜜群”“种草群”。目前“大家买过”栏目中推荐商品均跳转到小程序购买页,除了实体商品,还包括微信读书、电影票等虚拟商品。用户主动推荐的“好物”,需上传图片,可直接添加描述发布,或通过搜索添加小程序购买链接。

    微信回应媒体称,“好物圈”希望帮助用户快速找到好的物品,同时帮助优质服务更快浮现。虽然仍未正式上线,用户的发布体验也称不上流畅,但“好物圈”已释放出足够的信号:微信不再满足于九宫格直接导量的扶持方式,开始入场社交电商。

    社交电商化与电商社交化

    社交电商指的是基于人们的社交关系链卖货,广义上的微商就是最早期的社交电商。几乎自微信诞生起,微商就不断出现在人们的朋友圈、群、附近的人里,利用高频曝光和信任卖货。

    除了相对职业化的微商,人们相互交流商品的购买和使用经验,本身就是天然存在的行为,只是微信的出现让这种行为更加便捷、丰富。通过提供定制化的发布工具和分发场景,“好物圈”把用户分享商品的行为产品化,期望能把人们散落在朋友圈、群组里的行为聚合到统一的场景里,从而在商业价值上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无独有偶,抖音、快手、小红书这样的内容社交平台也在尝试“电商化”,网红直播带货、好物种草、景点打卡这样的模式被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接受。这些平台的电商化尝试不仅能够给用户提供边看边买的流畅体验,更能为平台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社交电商化已势不可挡。

    而另一方面,淘宝、京东这样的电商平台也在不断试水“社交化”。

    近期,淘宝官网公布多份文件,预示小规模内测中的“淘小铺”将很快上线。根据官方的介绍,“淘小铺”定位“人人可参与的社区化电商”,让普通消费者能成为“淘小铺”掌柜,分享自己的小铺宝贝就能赚钱。开通“淘小铺”的掌柜无需负责产品、物流等环节,只需专注引流、卖货,实现了门槛最低和效率最大化。

    京东的脚步也没有落下,近期,已经沉寂4年的“京东购物圈”低调复活,主打类似小红书的好物分享社区。进入小程序,首页呈现的是用户生产的笔记内容,图片上的物品带有链接直接跳转至京东商城购买页。用户也可直接在小程序内发表文章,可获得积分奖励,优质内容将被推荐上首页供网友浏览。据了解,“京东购物圈”小程序内的内容还出现在了微信购物入口的种草频道里,满足用户边看边买的需求。

    电商与社交融合成新趋势

    社交产品“电商化”,电商产品“社交化”,两个领域的产品都在向对方身上汲取养分,形态上变得越来越接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趋势?

    首先,电商发展已经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中国用户的线上购物习惯已经被充分认识,而商品的供给也由匮乏走到海量。传统意义上的电商产品,是基于目的性购物而生,包括淘宝、京东等平台产品,其设计的基本逻辑是“让用户以最快的速度发现自己想要的商品”,一切产品设计以精准和效率为优先。

    而事实上,随着手机成为人体的智能外设,用户开始将线下的“无目的性购物”迁移到互联网之中。因此,随后的电商产品设计开始逐渐满足用户的“逛街”需求,包括手机淘宝开启的千人千面推荐机制,引入网红直播、微淘等内容,都是试图满足用户的“不确定性需求”。但社交电商的出现,其实使得电商产品开始进入第三个阶段,即满足用户基于购买欲望之上的社交行为,并完成购买,其产品逻辑变成“先满足交流欲,再满足购物欲,最后满足购物效率”。

    因此,电商产品的“社交化”是一个必然趋势。

    京东做出的选择是与微信继续合作,最近京东零售集团轮值CEO徐雷高调宣布,京东将利用微信一级入口及微信生态的用户资源,打造一款新的社交电商产品。可以预测,这款产品的形态应该不会是又一个拼多多,应该更像是“购物圈”的放大版,或者说,是微信体系的“小红书”。

    而对于阿里来说,其产品设计经过多轮嬗变,已经具备了自建社交体系的基础,也已经埋下了相当多的种子。比如微淘体系,就可以视为是商家版的淘宝微博,但微淘体系想要从“商家微博”转化为“普通用户的微博”,还需要更多产品上的探索。“淘小铺”或许是一个新的钥匙,通过分销体系和相应的激励措施,让普通人在淘宝上建立自己的社交圈。

    在现在的电商平台之中,京东已经提前出招,阿里也在不断给出新的破题思路,就连微信也在“好物圈”中保留了电商的火种。也就是说,电商平台搞社交圈,未来会成为一个新的趋势,谁成谁败,或许还关系着电商平台的未来。

    但让人好奇的是,在各电商平台都在社交转型,靠社交电商起家的拼多多却有些落伍。从产品上看,拼多多并没有任何社交属性的设计,既没有内容社区,用户除了拼单之外也没有任何可能的互动,几乎所有社交都要在微信上完成。很明显,随着京东的高调入局,微信的一级入口未来将仍然属于京东。那么,没有社交功能的社交电商拼多多,会在今年的竞争之中走向何方?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