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9年6月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贵州茶”怎样摆脱“替身”的命运?

□ 本报记者 赵光辉

贵州遵义凤冈县茶海之心风景区。
贵州名茶——湄潭翠芽。

    5月初,正是全国春茶集中上市的热卖季节,新华社一篇《大数据看“黔货出山”解密贵州茶卖去哪儿了》,不仅非常及时地满足了消费者的好奇心,也触发了行业媒体的关注和思考。作为茶行业最早的专业报纸,《茶周刊》一直致力于茶行业的现代化进程。今天,《茶周刊》从这篇报道,引发出几点深度思考。

为什么贵州茶“替身命”好苦?

    新华社记者关注贵州茶,是有道理的。数据显示,2018年,贵州省茶园面积达到700万亩,名全国第一,茶产量36.2万吨。茶产业已成长为贵州农业第一大产业,茶叶也是“黔货出山”重要的农产品。《茶周刊》记者多次采访过贵州茶企业,对贵州茶近些年的快速发展印象深刻。其中一个集中印象就是贵州人觉得贵州茶一直在做各地茶叶的“替身”,好命苦哟!

    “我们的茶生长环境好,品质优,春茶采摘早。全国各地很多名优绿茶每年春天都来贵州采购原料,但是我们贵州绿茶也就是小姐身子丫鬟的身价!”这是记者在接触很多贵州茶企业时听到的“共同心声”。同时,记者在全国各地采访采访时,也不时听到这样的“表白”:贵州茶好啊,我们这里的茶就是从贵州进的原料,按照我们的加工工艺和牌子卖掉的。要不然我们这么知名的牌子原料哪里够啊?

    但到底这种小姐与丫鬟“替身关系”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新华社记者的这篇文章给出了定量的准确答案。一是以遵义、黔南、铜仁为核心的山区正在成为中国绿茶“金三角”,“金三角”茶叶出港量占全省83%;二是数据显示,贵州省内运输的茶叶占比只有20%,80%卖到了省外。主要运往浙江、湖南、广西、四川等省份,出港前十无北方省份。云贵川作为全国茶园面积较大的三个省份,拿下了出港前五中的三席,华东的江西、安徽、福建,华中的湖北、湖南,华南的广西、广东进入贵茶出港前十。

    这些凿凿实实的数据说明,贵州茶的“替身”角色已经算得上是“国民茶杯”了:没贵州茶,很多人的茶杯还真会空荡荡心慌慌。

因为“小姐身子丫鬟命”

所以贵州茶命苦?

    说贵州茶“小姐身份丫鬟命”还真是很贴切的。据我们了解,由于贵州独特的茶园种植环境,其他茶区很多茶树品种,比如“X井”“XX白茶”都被大面积引种到贵州,因此从植物的“血统”上,贵州茶可以说就是那些名优茶的孪生姐妹或者克隆兄弟。这就更加重了贵州茶“命运不公”的刺痛感!

    说白了,这个命运其实就是有无“品牌”的差距。没有品牌,贵州茶只能给他人做嫁衣,干着小姐的活儿,领的是丫鬟的薪水。可如果小姐说:你不是觉得委屈吗?那你以你的名义干活看能不能领到小姐的薪水?情况多半是不能!

    因为贵州茶的市场知名度还真没有那么高。虽然近些年贵州茶产业加大了品牌打造、宣传的力度,但相比那些历史上就是“十大名茶”的第一阵营品牌的市场影响力、企业规模实力,贵州茶的确还没有进入茶界“头牌阵营”。

    最近,茶界营销策划人“双刀客徐方”,在他的微博中说:到贵州铜仁武陵山调研,我发现贵州茶叶现状与发展前景都不乐观!大面积种植茶园、单纯追求产量的恶果已经出现:由于绿茶品类地域消费限制、高居不下的人工及种植成本,贵州绿茶的商业品牌长期依赖政府扶持,市场化程度极其匮乏。虽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严格的种植管理,让贵州茶在同品类茶叶中品质更好,但是由于商业品牌知名度低,使很多茶企沦为原料供应商,经营普遍困难。

贵州茶“命苦”的症结哪里?

    其实,贵州茶有今天的成绩,还是很值得骄傲的。后来居上,成为中国20多个产茶省区“体量”的第一名,是贵州上下齐心、努力耕耘的结果。但贵州茶人在为自己的茶叶感叹命运的同时,还要明白,这一切不是命,而是运的结果。贵州有天然的好山好水好环境,这是命;如果改变了茶产业的运营、运作,命运也是会改变的。我们先看看是什么影响了贵州茶目前的命运。

    首先,贵州茶的命运要放到全国茶的大命运中考察。贵州茶近些年的大发展带来了面积提升、产能增加的成绩,这是对贵州自然地理优势的合理应用,也是贵州地无三尺平地形下农业产业的合理选择。但贵州茶面积产能的提升正好赶上了全国茶产业跃进式发展的末期,所以,贵州茶产能的“过剩”不是一省一区的过剩,是全国茶叶产销“失衡”的放大。

    其次,贵州茶的命运还要放到中国茶的历史中考察。应该说贵州茶以质优价廉成为全国各茶产区采购原料的第一目的地,这是对贵州茶叶的充分肯定和认可,也是物流发展、信息沟通条件下全国茶产业大物流大循环的一个可喜结果。但由于中国茶产业历史上形成的区域公共品牌占绝对大头、企业品牌弱势,造成品牌多杂乱,贵州原料也跟着吃瓜捞。最典型的就是每年春天各种绿茶原料都要赶着到西湖去会白娘子,结果“X井”市场的混乱让干了小姐活儿的丫鬟还担了一个“虚龙假凤”的罪名。

    再次,贵州茶的命运要发展中看待。要相信随着贵州茶品牌化水平的提升,她会坐回到自己小姐的位置。只是需要一个历史发展过程,需要耐心和定力。

贵州茶的“品牌化”之路怎么走?

    《茶周刊》记者观察分析,贵州茶“品牌化”是必然选择。但要分别走好三步棋。

    第一步棋是做好配角。贵州茶目前销全国茶区的原料供应身份和地位是一种必然,也是一个巨大的成绩。要安心做好配角,电影艺术中有句名言“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安心耐心苦心把品质做好,替身就拿替身的钱,挺光荣!但现在行业的问题是,主角担心观众不买账,大家就心照不宣含糊其辞,结果反而让替身尴尬。有没有勇气学习日本静冈绿茶的规矩做法,在包装上明确标注自己虽是“X井”,但产地在“贵州XX”?可能有难度,或者主动权不在自己。但如果认定这是正确的、有希望的,为什么不试试呢?

    第二步棋是对打造品牌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投入;更重要的是要有顶层设计的思维和眼光,鼓励和扶植企业品牌做大做强。不久前本报记者赴新西兰采访农业发展经验,了解到新西兰奇异果产业一百多年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从1904年中国猕猴桃传入到1988年,新西兰奇异果产业处于自发、松散的种植销售时期。到20世纪后半期,果农各自为政的经营模式、美国等国的反倾销政策、国际市场推广的巨大费用支出和营销失利,三大因素导致新西兰奇异果产业濒临全军覆没。1988年,新西兰2000多户果农在政府的协助和配合下,纷纷注销了各自经营了数十年的品牌,组建了一个统一的销售窗口“新西兰奇异果营销局”。同时,政府通过相关法令规定,任何果农以自己的品牌出口销售将被视为违法。至此,才在营销局旗下龙头企业Zespri(新西兰奇异果国际有限公司)带领下,走出困境,成就今天的辉煌。看看新西兰,为什么我们不能“奇异”一把?

    第三,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做好自己的角色,从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中实现赋能和增值;同时相信随着中国茶叶消费的升级与增量,以及多元开发与应用,茶产能过剩被消化于无形时,贵州茶一定会露出更加迷人的微笑。只是,“黔货”这个名字太二,赶紧想一个鲜嫩嫩、水灵灵、活泼泼的新名字出来吧!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