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5月3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

□ 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 崔联会

    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山西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底线思维,坚守风险底线,坚持标本兼治,强化源头治理,做好前瞻性调控和应急性管理,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提高政治站位:

    增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责任感

    坚持战略导向。一是坚持“支农支小”战略定位不动摇。牢固树立“深耕‘三农’、细做小微、精准扶贫、倾力重点”的战略定位,专注主业,回归本源,助力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和转型综改,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扎牢防控重大金融风险的根基。二是坚持稳健发展的指导思想不动摇。按照“形神兼备的现代银行、高质量发展的实力银行、规范高效的责任银行、优质便捷的普惠银行、行稳致远的安全银行,党建引领的标杆银行”的总体规划和奋斗目标,努力将全省农信社建设成为健康而富有活力的“现代金融企业集群”。三是坚持全面风控的经营理念不动摇。树立“全面、全程、全员”和“联防、联控、联治”的风险管理理念,提升全员风险意识,培育风险管理文化。

    突出党建引领。一是构建“党委领导核心,股东大会规范行使权力,董事会战略决策,监事会独立监督,高级管理层全权经营”的现代公司治理体系,把加强党建内容写入《章程》,确保党对防控金融风险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二是督促系统各级党组织认真落实“1+3”岗位责任,坚持管业务必须管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必须管风险防范和案件防控、必须管安全稳定;通过签订目标责任书、健全考核评价机制等,推动系统各级党委(党组)书记自觉肩负起党建党风、风控案防、安全稳定的主责、首责、全责。三是紧扣省委“六个破除”“六个着力”“六个坚持”总要求,深入开展对标一流活动,增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责任担当。

    压实控险责任。全省农信系统具有网点多、人员多、层级多、法人多及服务客户面广等特点,加上历经多次机制变更的客观因素,风险防控压力较大。面对现状,山西省联社明确县级法人机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主体责任,落实“一把手”风险防控工作责任制;严格执行“基层网点按日查,县级机构按周查,市级机构按月查,省联社按季查”的风险排查制度,强化各级机构风险防控责任;明确条线部门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中的主要职责,建立“风险管理部门牵头抓、业务部门具体抓、内审部门督促抓”的部门联动工作机制。

    强化源头治理:

    夯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根基

    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一是围绕体制机制转型,按照“机构扁平化、业务垂直化、风控集中化”总要求,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科技为支撑,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组织体系。二是完善风险治理架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和内审部门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分工,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建立多层次、相互衔接、有效制衡的运行机制。三是建立“风险管理部门牵头抓、业务部门具体抓、内审部门督促抓”的上下联动、部门互动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质效。四是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全面完成信贷管理系统、财务管理及大总账系统上线,升级新一代柜面系统,补齐了科技支撑短板。

    积极处置存量资产风险。农信社在改革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风险,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面对现实和挑战,山西省联社把清降不良贷款、守好风险底线作为化解金融风险的重中之重。一是建立不良贷款清降调度长效机制。省按月、市按旬召开调度会议,定期对风险管控不力的县级机构主要负责人约见谈话,对形成不良的责任人严肃问责。二是建立省、市、县三级承包清收工作机制。省、市两级机构承担督办责任,县级机构承担清收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三是发挥各级高管和系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县级法人机构高管包大户、攻难户、清大额的不良清收处置活动,将清收情况与高管履职评价、绩效考核挂钩。四是建立不良贷款听证问责长效机制。坚持形成一笔、听证一笔、问责一笔,增强信贷人员放贷、管贷、收贷责任心。

    借助政府力量清降不良。积极向省委、省政府汇报沟通,为清收处置不良贷款创造了良好环境。2010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对国家公职人员逾期拖欠贷款进行集中清理的通知》,对拖欠农信社贷款的公职人员实行严厉的“三停五不(停职、停薪、停岗,不提拔、不调动、不评先、不晋级、不加薪)”组织措施。2017年4月,省政府对清收处置农信社不良贷款工作作出专题安排,提出“不交票子,就交帽子”的要求。2017年9月,省政府召开全省协调推进农村信用社改制化险电视电话会,指出“各级政府是农信社改制化险的第一责任人”。2017年12月,由省政府督查室牵头,省金融办和省联社组成督导组,深入各市实地督导。截至目前,全省农信社累计清收公职人员、农村党员干部等特殊群体不良贷款本息9000余笔,金额近40亿元。

    稳步推进改制化险。认真贯彻落实省联社改制化险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与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山西银保监局联合召开改制化险推进会,重新制定改制规划,吸引优质股东资金,充实资本实力,定期对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等31项主要指标进行监测分析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程度进行差异化管理。目前,已完成73家农商银行改制,占全省县级机构的68%。改制后的农商银行抵御风险能力大幅提升,实现了从“高速度”到“高质量”、从“大起来”到“强起来”的根本性转变。

    坚持问题导向

    找准风险防控的关键点与着力点

    严控新增信用风险。一是积极稳妥调整信贷结构。坚持“控大放小”,发展普惠金融,扎实推进“助力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加强贷款集中度管理,建立大额贷款风险监测评估制度,加强新增贷款风险监测和预警,控制新增大额贷款风险。二是积极致力于精准扶贫工作。采取产业扶贫、“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方式,引深扶贫工作机制,深挖扶贫信贷潜力。三是不断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做优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等传统产品,推广“创业贷”“助学贷”“扶贫贷”等特色产品,研发低成本、低风险的服务产品,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和风险控制水平。

    严防资金业务风险。一是建立资金服务协同平台。构建精细化管理、高质量服务、规范化运行的服务保障体系,发挥“大平台”优势和“孵化器”作用,为参与平台的县级行社提供智力支持、风控服务、人才培养等综合性服务。二是实行限额与名单制管理。研发资金业务系统和财富系统,完善系统风险限额指标,通过将风控指标参数植入系统,前置风控节点,自动拦截违规业务,实现系统的事前预警、事中监测和事后控制。三是加大实时监测频率。以“压规模、降杠杆、控风险、严纪律”为工作主线,完善风险限额监测指标,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全面排查化解风险隐患。加强流动性风险监测,实行名单制管理,建立流动性互助基金,提升流动性风险应对能力。

    严管信息科技风险。以“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为抓手,深入开展信息科技全面风险评估工作,不断完善信息科技规章制度,推进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业务连续性应急演练,形成三级联动,整体推进的良好格局,持续提升全省农村信用社应急处置能力。加强重要信息系统同城双活建设,实行“两地三中心”灾备管理,不断提升业务连续性管理能力。

    加强案件风险防控。一是深入开展“制度执行年”活动,持续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从源头上遏制违规违纪苗头。二是制定工作人员违规行为处罚办法等规章制度,强化不敢违规的震慑,扎牢不能违规的笼子,增强不想违规的自觉。三是紧盯重点领域、重点机构、重点业务、重点人员,加大风险排查的频次和质效,及时发现问题,落实整改责任,确保整改效果。四是提高声誉风险管控水平。建立负面舆情“零报告”制度,提升快速应对、深度沟通和应急处理能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