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9年5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为了那份应有的尊重

□ 本报记者 刘小萃

    不久前,我们《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编辑部,做了一项内容有些“尴尬”的调查。为什么说它是有些“尴尬”的调查?因为,这个调查的题目是《如何培育农商银行高管的“企业家精神”?》

    围绕这个话题,我们列出了3个开放性问题:

    1.您认为,农商银行高管应该具备怎样的“企业家精神”?

    2.培育农商银行高管的“企业家精神”,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3.培育农商银行高管的“企业家精神”,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我们把这3个问题发给了很多农商银行董事长,也包括一些行长和中层干部。从大家的反馈,就能看出这个问题非常的“尴尬”。

    有的,始终沉默不语,没有给出答案;有的,当时没有回复,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悄悄告诉我,这个问题无解,说真话没法说,说假话是对你们不负责任。

    其中一位农商银行领导的话,可谓“一针见血”:没有真正的市场化,怎么会有真正的“企业家精神”?

    是啊,没有真正的市场化,怎么会有真正的“企业家精神”?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面对这个问题?

    先来看看,那些给出了答案的高管们,他们是如何看待这个“不好回答”的问题。

    先看第一个问题:农商银行高管应该具备怎样的“企业家精神”?

    我们注意到,在这个问题的答案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三个关键词是“情怀、责任、担当”。

    再看第二个问题:培育农商银行高管的“企业家精神”,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观点,是这样说的:最大障碍是对农商银行高管的考核评价和用人导向,导致很多农商银行高管缺乏工作情怀、缺失文化培育,重业务轻文化、重数量轻质量、重短期轻长远。

    最后,我们来看第三个问题,培育“企业家精神”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在各种答案中,同样有一个很有代表性的观点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给农商银行高管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政府、省联社、监管层都要有“市场化思维”。

    我承认,这确实是一个“不易触碰”的话题,大家说起它的时候,总会有一种特别“拧巴”的感觉。把“企业家精神”放在农商银行这个范畴里去讨论,就像是个笑话,好像它就不该和农商银行有什么瓜葛。因为实现它,总会有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儿——真正的市场化。

    然而今天,我仍然特别想和大家分享这个话题。因为我们在“中国农金商学院”这个平台上,发现了很多具有“企业家精神”的高管们,他们身上散发的光芒如此耀眼,推动着农商银行改革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在与这些,或低调内敛、或个性张扬、或韧劲十足、或锐意进取的董事长、行长们的接触中,我常常会有一种热血沸腾、血脉偾张的感觉。

    为什么,这种感觉会如此强烈?

    因为,农商银行走到今天,在经济下行多重挤压、业界维艰亟待突围的当下,太需要“企业家精神”的支撑与引领。这不是一个天方夜谭,更不是一个笑话,这是一个必将抵达的终点,这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

    什么是“趋势”?

    哪怕路漫漫、水迢迢,哪怕千难与万险,它必将实现。你可以无视它、可以阻挠它、可以嘲笑它、可以批判它,它终将到来!

    既然如此,我想,有两个极为关键、又不可回避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那就是,我们已经看到的那些闪耀着“企业家精神”光芒的董事长、行长们,他们身上的“企业家精神”究竟来自何处?培育农商银行的企业家精神,最重要的土壤又是什么?

    在思考这两个问题的时候,有三点感受萦绕在我的心中,挥之不去:

    其一,它缘于一种流淌在血液里的情感。

    采访时,我会和农商行人聊起一些过去的事,我发现“农信社”是很多农商行员工童年记忆的一部分。有时他们闭上眼睛,脑海中就会出现这样一个场景:高高的柜台、吱吱嘎嘎的木板门、信贷员的老二八自行车……符号的记忆竟会如此持久。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薪火相传、情感交融的文化与精神,孕育了中国大地上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与此同时,也孕育出了一种内生力异常强大的“企业家精神”。

    既然如此,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培育“企业家精神”?唯有如此,我们才会得到那份应有的“尊重”,而这份“尊重”,比金子都更加珍贵。

    其二,它缘于“为自己代言”的责任与担当。

    农商银行“成长中的烦恼”似乎总是没完没了,但有一个“烦恼”最让人难以释怀——“中央层面没有人为我们代言。”是啊,没有人为我们代言,这是一个“没有代言人”的群体。正是如此,这也是一个“人人都是代言人”的群体,没有人为我代言,“我为自己代言”就成了每一位农商行人的责任与担当。

    每一位农商行人发出的光芒,都会让这个群体多一些光亮;每一家农商银行散发的光辉,都会让这个群体更加耀眼和美丽。

    既然如此,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培育“企业家精神”?唯有如此,我们才会得到那份应有的“尊重”,而这份“尊重”,比金子都更加珍贵。

    其三,它缘于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感。

    农商银行姓“农”,它因农而生、因农而兴,它是中国离大地最近的银行,它是中国离弱势群体最近的金融服务者。泥土的滋养,赋予它生生不息的力量;稻秆的清香,浸润着甘于奉献的情怀。毫无疑问,它必然是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重要贡献的金融机构,一个一出生就带着强烈使命感的群体,一个每一步前行都与“使命”紧密相连的群体,一定是令人尊敬的。

    既然如此,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培育“企业家精神”?唯有如此,我们才会得到那份应有的“尊重”,而这份“尊重”,比金子都更加珍贵。

    我们衷心祝愿:难能可贵的“企业家精神”,在广大农金战线上,在为农服务长征中,如一面迎风的旗帜,烈烈招展、一路高扬。

    我们衷心祝愿农商银行:把握现在,决胜将来!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