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9年5月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行走在茶山 用脚步丈量土地
行走的茶课堂·云南站圆满结束
□ 本报记者 陈 浩

游学团达到景洪。
游学团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学习。
游学团在云南农业大学。
游学团在老班章村访茶。
游学团在易武。
游学团参观滇茶博物馆。
游学团感受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游学团茶叙。

    4月的云南相比往年,雨水来得有些晚,有些少。正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孕育出耐人寻味的普洱茶香。4月25日,由《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河北省廊坊市吾逸尚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行走的茶课堂·云南站”茶游学活动正式开启,活动持续至4月30日。茶友们走进茶山、课堂、研究所、博物馆,通过课堂立体的展示,带给学员生动有趣的体验。神秘的普洱茶究竟生长环境如何?制作工艺如何?有哪些口感特征?带着诸多疑问,茶友们走进云南西双版纳州,解密普洱茶的独特魅力。

从“新”出发,用“心”学习

    风靡市场的普洱茶之所以让茶友迷恋,不仅是因为它的经济属性、增值空间,更重要的是时间和空间的双重因素,给普洱茶带来了无穷变化。游学活动首先抵达的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该研究所始建于1938年4月,占地面积1350亩,是云南省从事茶叶综合研究的公益性、基础性省级科研单位。

    走进茶研所,主要研究茶树管理对茶叶品质影响的高级工程师罗琼仙为大家上了第一堂课。课堂安排在了茶园基地,让学员近距离了解茶树的生长,并结合树种讲述了云南地区普洱茶的发展脉络,以及茶研所培育的茶叶良种。罗琼仙介绍,云南茶研所的茶树活体标本是非常全面的,许多品种的改良,都是研究员通过不断地实验、实验、再试验的结果。罗琼仙向学员说到,常常关照茶树的生长,品尝不同鲜叶的口感,是她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许多学员都拿出了笔记本,记录罗琼仙的分享,让户外课堂别有一番滋味。

    不仅要走进研究所,还要走进校园。抵达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时,学员刚好有见证了一堂大一新生的茶课堂,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正在实践如何冲泡好一杯绿茶,并用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分别尝试,与同组的同学交流经验,并得出结论。此外,周红杰教授以“神奇的普洱茶”为题,为学员们讲述了普洱茶的发展历史、如何定义普洱茶、普洱茶的类型和价值、普洱茶的养生机制、普洱茶的未来发展之路等内容,相对系统地了解普洱茶的“真相”,还原了普洱茶的本真。

走进茶山,感受“风土”

    走进茶山,是本次游学活动的重要的课程之一。市场上的普洱茶名山名寨众多,一线茶区、二线茶区的价格相差甚远,究竟为何?两天的时间,学员们走进“老班章村”“贺开古茶园”,真正用“脚步”见证了茶树的生长环境。

    说到普洱就不得不提到班章。所谓“班章”,是位于布朗山的一个老寨子,“老班章”号称茶王,讲究所谓的茶气,纯正血统的老班章茶气是普洱茶中茶气最足的一款茶品,其特点是条索粗壮,芽头肥壮,口感强烈,回甘迅猛,所以许多茶友用“霸气”二字来形容它。在老班章村,学员们在初制所学习了普洱茶的加工流程,主要分为采摘、萎凋、杀青、揉捻、摊晒,五个主要步骤,了解了每个步骤的主要作用以及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当然,品鉴老班章普洱茶是必不可少的,学员们围坐在茶桌前,着实感受了一回老班章的霸气。

    与老班章一脉相承的贺开古茶园,也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虽与老班章都属于布朗山脉,但是口感特征也是有着明显的区别。进入贺开茶区有许多石子路,与老班章山路截然不同,罗琼仙教授形象地称之为“铛铛路”。 贺开古茶园海拔在1400—1800米间,拉祜族,山峦连绵,沟谷纵横,日照充足,土地肥沃,常年青雾围绕,是保存较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古老茶山之一,主要由曼迈、曼弄老寨、曼弄新寨、曼囡和帮盆新寨、帮盆老寨六个拉祜族村寨组成。学员在品鉴贺开茶时表示,贺开普洱茶虽不及老班章的霸气,但是茶汤很甜很饱满,还有独特的花香,令人回味无穷。

    除了在勐海茶区外,本次茶游学活动还为大家安排了素有“中国贡茶第一镇”美誉的易武茶区,它是普洱茶古六大茶山所产茶叶的集散地,也是滇藏茶马古道之源头。易武古茶山海拔656米—2023米之间。海拔差异大,形成了立体型气候,具有温湿、温暖型两种气候特点,不同的小区气候条件造成了不同的生态环境,也因此形成了著名的七村八寨。学员在品鉴易武茶时说,不同于老班章、贺开,易武的茶更绵柔,茶香更悠长,如同美丽的女子,款款而至,娓娓道来。

贴近民族,回归本真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51个少数民族聚集在这里,生死于斯,劳作于斯。茶游学活动从勐海茶区的哈尼族、布朗族、拉祜族,到勐腊茶区的傣族,都呈现出云南多元的民族文化特征。在游学的最后一天,我们走进滇茶博物馆,观看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茶艺表演,品尝大理白族的“三道茶”,感受人生的苦、甜、回味,如同品茶的先苦后甜再回甘。

    大理聚集了中国80%的白族人,而白族三道茶更是走进白族的开始。白族三道茶是白族招待客人的一种饮茶方式,它以其独特的“头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自明代以来,便是白家待客交友的一种礼仪。学员们现场观看了特具特色的表演,在讲解员的说明下了解三道茶的含义。第一道茶为“清苦之茶”,寓意为“要立业,就要先吃苦”。白族人讲究“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寓清苦之意,代表的是人生的苦境。第二道茶为“甜茶”,寓意“人生在世,做什么事,只有吃得了苦,才会有甜香来”。第三道茶为“回味茶”,是用蜂蜜加少许花椒、姜、桂皮为作料,冲“苍山雪绿茶”煎制而成。

    欣赏完三道茶的表演,学员不禁说到,喝完这三道茶,也就懂得一个人的一生,我们经历的事太多太多,有高低,有曲折,有平坦,有甘有苦,而最后回看这一生,只会都付笑谈中。

    6天的时间飞快,学员们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珍贵的友谊。由于海拔较高,山路较多,饮食习惯不同,有的学员中暑,有的肠胃不舒服,还有的体力透支,但大家的信念坚定,只为找到普洱茶的“真相”,最终全部完成了活动内容。学员说,这是最辛苦的一次学习,却是收获最大的一次旅程,是一场人与自然的较量。

    一场茶旅,为大家全方位地展示了普洱茶的基础知识、生长环境、口感特征、储存要点,让每位学员都能客观地面对普洱茶。正如周红杰老师所说,普洱茶的未来是在以科学普洱为前提下,把文化普洱、艺术普洱、科技普洱、健康普洱系统升华,根据消费者的地域差异或口味,调配不同成分、不同香型的产品,让神奇的普洱茶走进更多消费者的视野。

    未来,茶周刊将继续把茶课堂带到茶山,让学员们享受更生动有趣的课堂,还原一个真实的“茶世界”。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