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4月3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那年的供销社

□ 白承宇

    小时候,经常陪母亲到一个地方买油盐酱醋之类的东西。稍稍长大后,才知道那个地方叫供销合作社。

    那时,到供销合作社需要走三里地,对于小小的我来说有点吃力,但我还是喜欢陪着母亲去,因为可以看到好多新鲜的东西——各类食品、花布及好看的画。偶尔母亲还会给我买点吃的东西,比如糖块、羊角蜜等。母亲把糖块给我时,我会小心翼翼地把它们装在衣服的口袋里,然后用小手拍拍,生怕它们飞走了。出了大门,母亲会说吃块糖吧。这时我会小心拉开一个小口,轻轻地拿出一块,慢慢地剥开糖纸,再将手在衣服上擦擦,然后拿起糖,放在母亲的嘴边说:“娘,您尝尝。”母亲轻轻咬下一点点说:“真甜,快吃吧。”我像是一个等待命令的士兵,迅速将糖放进嘴里,吮吸着,发出啧啧的声音。一边牵着母亲的手,一边抬头望着母亲,心里是满满的幸福。

    后来,上学了,母亲还是会在周末让我帮忙买东西。有时会余下几分钱,就由我个人支配了。我很乐意接受这种差遣,所以每逢周末我都会问母亲是否要买东西,十几次下来便攒了几毛钱。闲暇时,总会拿出来数一数。之后,我用这些钱买了自己最喜欢的几本故事书和几支铅笔。在我上中学时,村村都有了代销店。人们便很少去供销合作社买东西了,村后的供销合作社慢慢也停业了。之后,鲜有人再提起“供销合作社”这个词。但是,对于我来说,供销合作社却是非常特殊的存在。

    2018年底,组织安排我到郯城县供销合作社工作。随着不断学习、调研,我知道了供销合作社在计划经济年代为共和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不断地自我革命、自我更新、自我奋进,而那些经历过不平凡岁月的人们,渐渐形成了“扁担精神”“背篓精神”,被一代代供销合作社人传承着。

    一次回老家与伯父聊起了供销合作社,伯父非常动情地说:“那个年代物资匮乏,买什么东西都要用票,买布有布票、买粮有粮票,油盐酱醋都要凭票。那时的糖感觉比蜜还甜,搪瓷盆质量是杠杠滴。”“是啊,我还依稀记得供销合作社的模样,青砖瓦屋、高墙大院,卖的都是紧俏的物品。”我回应着伯父,抬起头瞧见伯父沉思的眼神,我想他是在回忆当年的茶香、糖甜吧!

    那天,在伯父家吃了饭后回到家里,躺在沙发上回想着与伯父的交流,一个清晰的画面出现在我的面前:村后的供销合作社更名为供销超市重新开张了,柜上摆满了各种商品,服装区挂满了各式男装、女装、童装,有各种面料;家电区摆满了电视、空调、洗衣机、冰箱……工作人员向客人介绍着产品,儿时的玩伴正在挑选电脑,母亲也来了……忽然,人影在一片光亮中不见了,原来是儿子把客厅的灯打开了。是梦吗?但我感觉这个梦是这么真实,像亲身经历过一样。我想,随着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推进,曾经退出人们视野的供销合作社肯定会以崭新的面貌重回农村,重新回到想她、念她的农民身边,继续为“三农”服务,为乡村振兴作贡献。

(作者系山东省郯城县供销合作社理事会副主任)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