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3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茶是片片辛苦的良心
——记河南潢川县光州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祥国
□ 郑博文

河南潢川县光州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祥国。

    几年前,我第一次来到河南信阳,也因此结识了河南潢川县光州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祥国。在潢川,刘祥国被亲切地称呼为“老刘”、“刘老师”,茶农们更是爱戴地称他为“师傅”, 却很少有人叫他“刘总”。

    从潢川县长到茶人老友,有盛大的茶会茶展便邀请老刘的出席,他是潢川县的一块金字招牌。

打造光州茶叶品牌

    “我们做人,没有太多别的道理:多为别人想,少为自己想。做茶也一样。”刘祥国坚定地说。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潢川茶叶多为传统手工炒制,农户分户经营,不仅茶树品种不良、基础设施落后、茶园管理粗放,而且制茶观念老化、科技意识不强、市场体系建设滞后。这诸多缺陷和弊病直接导致了茶叶单产较低、品质上不去、市场拓不开、效益跟不上,废弃改毁茶园现象时有发生。见此情形,老刘坐不住了。

    1994年,刘祥国创建了潢川县光州名茶精制加工厂,并在2001年申请注册了“光州”牌茶叶商标,随后积极引进国内先进茶叶生产机械,大胆创新加工工艺,生产的“光州”牌信阳毛尖系列茶叶“汤清色绿、香高味醇”,实现了茶叶由传统手工作坊生产向标准化、机械化、规模化方向转变,大大提升了潢川茶叶的品质和茶叶单产。

    2005年,“光州”茶叶通过ISO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QS 认证;2007年“光州”茶叶荣获“河南省名牌农产品”、“中原畅销品牌”、“河南省著名商标”等称号;2008年,“光州”茶叶被确定为北京奥运会期间进京农产品;2009年,光州茶业专业合作社被确定为河南省第一批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光州”品牌被确定为中国中部崛起最具发展潜力品牌。

带动茶农脱贫致富

    2007年,刘祥国成立了信阳市光州茶业专业合作社,他按照“市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大胆创新,辐射带动周边茶农1700 余户,茶园面积万余亩,年加工销售茶叶85 吨,茶农每亩茶叶均年增收800 元以上,迅速带动了周边茶农走上了致富道路。

    2010年,刘祥国在信阳市率先建成红茶试验基地并成功研发“光州”牌信阳红茶,带动全县及周边县区茶农开展夏秋茶叶生产,直接累计增加茶农经济效益150 万元以上。

    2010年8月,他成立了茶产业联合社,吸引安徽、湖北等地的茶场加盟,采取资源、投资入股的方式和茶叶初精加工一条龙、名优茶生产加工营销一体化和统一培训、统一技术、统一施肥、统一生产质量安全标准、统一品牌、包装、销售和产品等级认证“五统一”服务的办法,并以高于市场15% 的价格收购社员茶叶原料,确保茶农增产增收。

    2010 年,光州茶业专业合作社加工销售名优绿茶7 万余公斤、精品红茶3 万公斤以上,茶叶销售总额达3000 万元,带动乡村茶场56 个、茶农7000 余户,实现茶农户均年增收1500 元以上。

创新茶叶制作技艺

    老刘做茶有个简单朴实的信念:诚信为本,仁义经商。“看到像一斤茶叶要卖几万甚至十几万元的做法,我不敢苟同,我觉得是骗人的,不诚信,而且那样做对整个茶业市场发展不利。”刘祥国如是说。

    老刘不是个商人,他是个地地道道真真正正的茶人。无论高端茶还是低端茶,他给自己的茶设定的利润空间几乎总是固定的,他不炒作,不抬价,不故弄玄虚。在毛尖茶市场不好的时候,别家都出现了茶价降低、利润减损的情况,刘祥国的茶销售额有增无减,平稳增长。

    在茶叶质量把控上,老刘一丝不苟。上世纪80 年代,老刘在国营凌集茶场进行加工工艺的改革并引进机械加工,研发了一套信阳毛尖茶的机制工艺:采制的鲜叶先用滚筒杀青机快速完成高温杀青(青锅),使用机动小茶把做形理条(熟锅),揉捻机轻揉、热揉,再用整形机理条提毫,最后用烘干机初烘和足火两次烘干。这套工艺把原来的手工“两锅”、“三烘”的费时且难掌握的老工艺改成了全程机械运作的新工艺,在保证质量的同时,省工省力且大大降低了成本。

    这套机械制茶新工艺30年来不断完善,至今已在潢川、商城、光山、新县、固始等地区普遍推广,推动了信阳茶产业的发展。用老刘这套工艺加工出的信阳毛尖条形整细圆滑,汤色黄绿明亮,滋味浓郁有板栗香。

    老刘说,穷人喝得起,有钱人看得起,这就是他要做的茶,就是老刘家的信阳毛尖。

    刘祥国,这个沉默的茶人,这位茶农几十年的恩人和靠山,这位土地和茶树一辈子的老友,已经不需要多说什么。在潢川,我喝过了他的好茶,听了他的故事,看过他悉心照料的茶园……这一切,其实都用一种极为特殊而真切的语言向我讲述了一个叫做刘祥国的老者。对于老刘而言,茶是什么呢?我想:茶之于老刘,便是片片辛苦的良心。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