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9年3月1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创新为魂:破解小微融资难

□ 江苏海安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徐晓军

    “优先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甚至融不到资问题,同时逐步降低融资成本。”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发表讲话以来,如何解决横亘在小微企业面前的“融资高山”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这个仿佛一时间引来“百家争鸣”的难题,实则是长期摆在银行业面前的常态问题,需要在小微金融发展的历史足迹中寻找成功经验、破除发展藩篱。

    “同生同荣、培育企业”是本分

    坚持规模优先,保持银企鱼水关系。农商银行将扶植培育小微企业作为自身经营的本分,坚持强化资源配置,将有限的信贷资源更多地配置到小微企业融资上。在小微企业金融供给上单列信贷额度,在金融牌照、监管资质等能力范围内,量身配置 “支小再贷款”“再贴现”“资产证券化”等“腾笼换鸟”举措,有效对接小微资金需求。

    坚持考核优先,保证责任激励平衡。农商银行作为小微企业服务主力军,较多的市场份额必然伴随着同等的风控压力。在强化风险防控、加大责任追究、降低融资成本三重压力下,客户经理服务的主动性难以保障。为提升客户经理营销的积极性,出台尽职免责办法,匹配更多激励保障措施和适度的容忍度。在小微企业考核时,变增量到扩面,将增户扩面工作作为考察重点;在绩效薪酬管理办法中,区分贷款金额大小不同薪酬系数,通过精准考核推动信贷资源向小微企业倾斜。

    坚持效能优先,保证减负提效统一。为解决融资难问题,监管部门多年前出台“七不准、四公开”和“两禁、两限”政策,对小微企业贷款主动承担抵押登记费、抵押物评估费等;同时公开收费项目、公开承诺限时服务,明确贷款审批放款最低工作日要求,提升贷款可获得性,帮助企业减轻负担;大力推进系统科学定价方式,进一步彰显价格杠杆在调节市场供求和优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创新为魂、产品对接”是关键

    保证方式创新。相对于传统抵质押物设定,“第一还款来源”的可靠性成为企业贷款“三查”过程首要关注的重点。农商银行一级法人机制决定了产品自主开发的可行性和推广的快捷性,能够针对服务对象、行业特点,开发符合小微企业经济特点和融资习惯的金融产品。加强与保险机构合作,以政府资金为主体设立的各类担保机构为涉农业务提供融资担保,打造“量体裁衣”式的金融产品,有效扩大抵押担保范围,灵活创新贷款担保方式,有效帮助解决“担保难”问题。

    获贷方式创新。小微企业融资贵一大难点在于过桥资金高企,传统“先还后贷”模式倒逼企业在还款日到期前寻找民间资本归还贷款,导致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为解决这一难题,江苏省政府2014年开始在农商银行试点推动转贷机制,解决借款人因实际经营周转占用资金较多或资金回流周期延长等原因导致资金紧张问题,要求实现贷款归还后次日及时发放贷款,以此帮助企业有效解决高息筹资还款难题,阻隔企业因民间融资而涉入高利贷和担保圈风险。

    办贷模式创新。为打通小微企业转贷绿色通道,对遇到暂时困难的优质企业,实行名单制管理,帮助企业缓解资金过桥难题,创新推出周转贷、循环贷等无还本续贷产品。其中,周转贷针对保证类贷款设计,企业贷款到期后无须筹资还款,新签一笔借款合同用于归还原欠贷款;循环贷针对房产抵押贷款设计,企业贷款到期办理二押直接归还一押。

    “休戚与共、共克时艰”是核心

    事前控险重环节。在大数据蓬勃发展的今天,数据风控、技术风控已经不是难题,具备充足科研能力的大型银行、国有银行已经有了大量的系统和模型做风控支撑;但技术、人才均不占优势的农商银行却占据小微金融主力位置,究其本质有两点。一靠走访,“技术不够靠腿来凑”,特别是对从个体成长起来的小微企业,往往财务制度不健全,真正了解这些企业要深入实地;二靠了解,农商银行最懂本地市场,同时也最懂小微企业发展历程和企业主经营履历,在客户准入关上把握信心更充分。

    事中控险讲策略。大多数优质农商银行将“服务实体、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奉为“金科玉律”,在一代代金融事业的传承中,“支农支小”成为永恒的战略定位。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不是挂在嘴边的。关键时候,也就是当企业遭遇暂时性困难的时候,银行要带头实施救急计划,客观对待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出现的暂时性还款困难,对经营可持续、发展有前景的企业,坚持不抽贷、不压贷、不延贷,通过周转贷款、破圈解链、利率优惠等多种方式帮助小微企业化解财务危机,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为企业创造持续经营的活力和信心。

    事后控险有成效。对于小微企业的不良处置,大多数农商银行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因户制宜,因时施策,采取上门催收、盘活转据、担保人代偿、诉讼执行、核销等多种方式,加强与公、检、法、工商等沟通联系,保证清收成效。“客户还款意愿”强不强烈是处置化解风险的第一突破口。在实际处置过程中,部分企业自身经营情况正常,但受担保圈牵制涉及代偿责任,此时处置沟通不及时,往往带来更大风险。在风险处置中,重视还款意愿判断,对于有还贷意愿、能够正常还息、有决心盘活企业的,采取继续支持原则,综合运用增加部分授信、追加抵押、资产置换等措施,促进不良贷款向上迁徙。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