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金融市场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为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提高队伍素质和业务创新能力,形成核心竞争力,确保持续健康发展,农商银行应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加快组织实施人才培养与素质提升工程。
当前,农商银行人才培养的问题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的理念不足,人员素质结构不合理,缺乏人才培养长期规划等。面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农商银行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人才培养工程的组织领导。总行党委要将人才培养工程摆在重要战略位置,成立人才培养工程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人才培养工程的日常事务和具体事宜。各支行也要成立相应的人才培养工程领导组织,组织协调辖内人才培养工程。
加强技能培训,为人才培养奠定基础。首先,广泛开展技能培训,使在岗员工适应岗位变化的要求,不断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其次,全员实行岗位资格准入和持证上岗制度。通过对各岗位持续不断的培训,建立试题库,实行资格考试,持证上岗。最后,强化干部队伍培养。针对不同层面干部开展不同的专项培训;配合后备干部培养,设计实施有连续性和针对性的梯次培训方案;实行支行行长等高管人员提拔、任用前考试、任职前培训制度。
加强战略合作,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一是强化与金融院校、金融机构合作。首先,深化在职干部、员工的教育培养,推进高等院校委托代培、实训基地建设,增加干部、员工学习实践层次,培养实践能力强、留得住、用得上的技能型人才。其次,有计划地组织年纪轻、潜力大、政治素质好的中高层次干部,纳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重点培养计划,培养高层次金融人才。二是对新进的高校毕业生,按不同业务条线定向培养,明确其职业发展方向、目标、实施步骤、考核要求等,形成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对有一定行内工作经验的新入职高校毕业生,通过充分运用行内人才市场等方法,鼓励其向紧缺岗位流动。
完善人才培养的机制,为加快人才队伍培养创造有利条件。首先,进一步完善干部培养、选拔和任用机制。一是在全行推行竞聘上岗的选人用人机制,优化管理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二是建立行内领先专业人才梯形结构的后备人才库,选拔熟悉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擅长管理、职业操守良好的人才,保持后备队伍常备常新。三是探索实施人才培养、使用、考察的标准化管理。其次,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一是开展岗位分类分级管理,科学定岗定编定级,加快构建以岗位为支点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员工能力素质评价模型,提高人才评价准确性,完善以业绩和能力为依据的晋升机制,人岗匹配、人尽其才。二是充实完善专业化团队,大幅提高直接从事营销服务、产品创新工作的人员比例,减少中后台管理人员。三是提高员工聘用、使用、考核、奖惩等人事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操作,强化执行力培养,提高全行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效率。
建立健全薪酬、福利和股权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培养活力。一是建立绩效联动分配机制,按照“以岗定级、以级定薪”的原则,推行岗位绩效考核体系,使绩效考评与薪酬分配直接挂钩。二是完善关键岗位核心人才激励机制,对不同条线、部门和人员采取针对性的考核激励方法。三是探索员工薪酬的动态调整机制,继续建立、完善多层次的员工福利保障体系,通过推行可选择性的弹性福利计划、竞争性福利和股权激励等措施和手段,逐步增强员工工作积极性和集体认同感,稳定人员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