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功夫茶的故乡闽南漳浦县农村,就有一个茶客世家,代表人物是漳州科技学院茶文化讲师、茶艺技师程艳斐。她的一家,茗风代代传,已延续五代:第一代是程艳斐的外曾祖父,第二代是她祖父,第三代是她的妈妈,第五代是她的女儿。
人生有茶便陶然
在程艳斐的书桌上,摆放着外曾祖父用过的一把紫砂壶,如今成为传家宝。
程艳斐家住漳浦县大南坂镇田厝村,外曾祖父戴老响生于清光绪二十八年,一辈子务农,青年外出时将漳浦玳瑁山的茶种带回家中,种在门前山坡地上,开垦成一片小茶园。两年前,程艳斐还到这小茶园内采过茶叶呢!
外曾祖父一天泡三次茶,每次一壶冲泡五六遍。天天喝茶使他体健无病,到93岁时无疾而终。外曾祖父的那把茶壶题字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前面的大字是“陶然”。对于他来说,人生有茶便陶然!
天天喝茶成习惯
闽南话把茶叶叫作“茶米”,程艳斐小时候就从祖父的身上,看到并体会到茶就是米的真切含意。
祖父叫程顺龙,民国初年出生。他喝的茶均是焙火比较重的熟茶,有老枞水仙、色种、一枝春、铁观音等。因为爱喝茶,他与一位货郎结缘半生,郎货总是按时把他需要的“口粮茶”送上门来。有一段时间,物资匮乏,茶叶要凭票供应,有“断炊”之虞。好在他的熟人多,军人服务社内有关系,通融一下能买到茶叶,因而度过了困难时期。喝茶令他神清气爽,远离疾病,年过九旬才过世。
茶为良药健身心
程艳斐妈妈名叫戴美珍,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因为是长孙女,很受爷爷疼爱。爷爷喝茶也让她喝,从童年起爱上了喝茶,从此便一发不可收。她每天喝四次茶,跟着祖父学会了采茶、晒青、做青、杀青、揉捻、烘焙。家里煮饭的铁锅兼作焙茶的工具,灶房里茶香四溢……
程艳斐外出读书,每次离家妈妈都给她包里塞些茶叶作“口粮”。高中时一次回家,她说咳嗽一个多星期总不见好,妈妈开出“药方”:“喝浓茶!”茶能化痰,女儿如法炮制,果然把病治好了。程艳斐妈妈什么茶都喝,比上辈人喝茶的品种更广泛,更有讲究。由于茶的滋润,她健康乐观,春风满面,外貌显得比实际年龄年轻十岁以上。
为茶舍弃铁饭碗
程艳斐出生于1981年,闻着茶香长大,从小看着祖父、父母等人泡茶,并且蹭茶喝。8岁那年,获得大人首肯,坐到茶桌的主位,当起了泡茶师。2004年程艳斐从福师大历史专业毕业成为高中历史老师,但一颗茶心在躁动。程艳斐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活出有意义的人生,千两黄金买不到!”
2010年,她终于如愿以偿,投身天福茶学院(漳州科技学院前身)成为茶文化教师。学校离家很近,可常回家团聚,享受亲情和田园风光。在茶文化的课堂上,她充满激情地讲解《茶经》、茶席、茶史,与学生们一起品茶论道,其乐融融。她先后考得高级茶艺师、茶艺技师的资质,被评聘为讲师职称……
酽茶浸出小茶师
程艳斐的女儿苏荫程,今年7岁,聪明伶俐,已是资深的小茶艺师了。她与茶结缘是在娘的肚子里;4岁时就有一套专用茶具,能像模像样地泡功夫茶;5岁时浏览茶图书,向大人请教茶的知识;6岁时就能闻香识茶,六大茶类都能识别。真是酽茶里浸泡出来的小小茶艺师。
5岁那年除夕,女儿小荫程心血来潮,在家中摆起茶席,认真地按程序泡茶,然后双手将茶奉给爸爸妈妈,说着祝福的话语。父母感动得热泪盈眶……
茶客世家故事多,茶客也多。父亲是乡村教师,茶喝得精致。为确保有好水泡茶,特地在家门前打了一口70多米的深水机井,又安上最先进的净水设备。丈夫不但每天喝茶,而且开办了一家“养壶斋”的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