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2018全国农村金融十大新闻特刊
《进入新时代 记录新气象 展现新作为》
□ 本刊编辑部

    2018年,随着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波动及国家政策有力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加快转型发展,普惠“三农”,支小支微,不断取得新成果。

    同时,面对骤然加速“下沉”的竞争者,农村金融机构特别是农信社系统,坚守定位,与时俱进,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不断赢得先机。

    这一年,迎难而上,共克时艰。

    这一年,千帆竞渡,砥柱中流。

    这一年,作为时代风采的镌刻者,我们与奋战在农村金融战线上的广大同仁,风雨同舟,意气风发,胸怀“三农”大地,携手播种未来。

    时代赋予精神,大地给予力量。

    为继往开来,展示2018年农村金融这片希望田野的新成就、新变化,发现新趋势、新典型,凝聚全国农村金融从业者的集体智慧与力量,推动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农村经济与金融研究所等学术机构的指导下,中华合作时报社组织开展“2018全国农村金融十大新闻”评选活动。

    本次投票候选名单根据“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微信公众号2018年1—11月推送内容选出(在终审阶段,12月期间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成绩突出的农村金融机构,也纳入到了候选新闻之列)。针对所有候选新闻和机构,活动主办方于2018年12月5日—16日面向公众公示投票,投票启动后,社会公众积极参与、踊跃投票,投票总人数是321425人。

    日前,专家评审会参考公众投票结果,对候选人物、事件、评论、机构进行了终审,最终评选结果在《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予以公布。

    2018全国农村金融十大新闻事件

    1.央行牵头推进省联社改革

    2018年2月4日,新华社全文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这也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下发的指导“三农”工作的第十五个一号文件。其中,文件连续三年聚焦省联社改革,再次提出“要推动农村信用社省联社改革,保持农村信用社县域法人地位和数量总体稳定。”

    2018年2月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俊表示,省联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企不分。省联社改革不仅要把职能理顺,还要有一个清晰的定位,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正在牵头推进这方面的工作,有关改革方案正在逐步完善。

    2.强监管加码!贷款不能出县、资金不能出省

    2018年,银行业“强监管”趋势继续强化。2018年2月8日,有媒体报道,监管层对农商行等农村金融机构在区域分支机构设立、表外理财上继续强化监管。在区域经营上,以本地为主,贷款不能出县,资金不能出省。在同业和表外理财上,继续去杠杆。

    3.逾期90天以上贷款全进“不良”

    监管层对逾期90天以上但未列入不良贷款的监管口径已进一步收紧。最新的政策口径是,属于银保监会直管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要求在2018年6月30日之前,“一刀切”将全部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计入不良;属于地方银监局管理的地方法人银行则获得一定的缓冲期限,按各地实际情况,有些地方银行甚至可以延期到2019年达标。

    4.农商银行上市进程加快 

    2018年以来,上交所、深交所“两市”,已有成都银行、长沙银行、郑州银行挂牌上市;江苏紫金农商银行已获得证监会核发IPO批文;青岛银行、西安银行、青岛农商银行已成功过会。根据证监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12月31日,A股沪深两市共计有15家银行排队IPO,其中农商银行有9家,超过半数。与2017年相比,2018年银行上市进程明显加快。

    5.农信社系统成村镇银行培育发展的主要力量

    2018年7月2日,银保监会公布信息显示,截至2017年末,村镇银行机构组建数量已达1601家。其中,有920家村镇银行是由184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起,主发起人数量和发起村镇银行数量均超“半壁江山”,是近年来村镇银行培育发展的主要力量。

    银保监会表示,为推动村镇银行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村镇银行培育中设计了一项创新性的制度安排,即主发起人制度。实践证明,主发起人制度是村镇银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保障。

    6.新一轮农信社改革15周年纪念活动成功举办

    2018年,新一轮农信社改革迎来第十五个年头,农村金融的改革与发展,即将进入新的历史时期。2018年7月7日,由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金融杂志社、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品牌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八届(2018)中国农村金融转型发展论坛暨新一轮农信社改革15周年纪念活动”在京举办。本次论坛,主题定为“耕耘大地  收获未来”,就是要总结经验,把握趋势,探索未来一段时期农村金融机构战略制高点。论坛还揭晓了新一轮农信社改革十大人物和十大事件。

    7.依靠国家信用支持的金融机构纳入国有金融资本管理

    2018年7月24日,财政部发布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指导意见》明确对国有金融资本实行集中统一授权管理,压实了财政部门的管理责任。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各级财政部门,对相关金融机构依法依规享有参与重大决策、选择管理者、享有收益等出资人权利。《指导意见》提出,由金融管理部门投资或国家虽无出资,但是设立、运行和经营主要依靠国家信用和凭借国家权力支持的金融机构所形成的资本和应享有的权益,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一并纳入国有金融资本管理。

    8.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

    2018年9月6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通知,自2018年9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金融机构向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的小额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

    9.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出台 强调加大金融支农力度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其中强调要从健全金融支农组织体系、创新金融支农产品和服务、完善金融支农激励政策等三方面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并指出,要推动农村信用社省联社改革,保持农村信用社县域法人地位和数量总体稳定。《规划》提出,将抓紧出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并将制定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办法,改进农村金融差异化监管体系。

    10.农商银行加速互联网金融战略   

    2018年9月6日,浙江省农信联社与腾讯公司在浙江杭州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浙江省农信联社将作为腾讯公司在浙江地区金融服务首要合作伙伴,双方将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应用领域,共创数字化、智能型、开放式生态银行。

    近年来,银行业拥抱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步伐持续加快。此前,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金谷农村商业银行等150多家银行都与腾讯云建立了合作。而银监会在2016年发布《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也要求,“十三五”末期,银行业面向互联网场景的重要信息系统全部迁移至云计算架构平台,其他系统迁移比例不低于60%。

    2018全国农村金融十大新闻评论

    1.《农信深改:金融改革大趋势与农信社系统转型发展》

    作者:《中华合作时报》  张永乐

    2018年4月2日,中华合作时报首席研究员张永乐,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为全区农信社系统中层以上人员,作了题为《金融改革大趋势与农信社系统转型发展》的报告(即“永乐深讲·关键时期的改革”第3讲)。其中,首次公开了作者提出的“新桶理论”“农信社系统(农商银行)竞争力模型”。报告要点,迅速在全国各地农信社系统引起热烈反响。

    2.《敬畏监管!强监管下农商银行如何安度“阵痛期”?》

    作者:《中华合作时报》  胡宏开

    一系列监管政策和严厉处罚表明:“防风险”“治乱象”仍是金融工作领域的关键词,2018年强监管高压态势将是“新常态”。“在过去,一些金融机构‘创新’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今强监管,如何在合规的前提下创新,考验着银行人的智慧。”一位农商银行业相关负责人坦言。强监管环境下,如何度过“阵痛期”,实现行稳致远。面对这道“考题”,农商银行亟需做好“答卷人”。

    3.《钟园: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加快农商银行转型升级》

    作者: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钟园

    安徽省农商银行系统深入开展“质量提升年活动”,围绕提升发展质量,加快发展转型,持续增强服务“三农”、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助力脱贫攻坚的能力。针对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副书记、副理事长、主任钟园提出,前提是正确理解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重点是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关键是加快完善高质量发展的机制环境。

    4.《小法人更适合做普惠金融!农信社应全面融入社区治理体系重构》

    作者: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王小龙

    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小龙认为,做普惠金融,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工程,没有这个基础,普惠金融就是“空中楼阁”;短期利益要服从长期利益。普惠金融是需要讲情怀的,要坚持把服务挺在最前面,不计较一时的利益得失。普惠金融服务的对象,其金融需求大多是“小而散”。以农信社为代表的中小金融机构,由于机制灵活、决策链短、人缘地缘关系紧密、产品服务更接地气,在发展普惠金融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农信社始终是普惠金融的主力军。

    5.《新一轮农信社改革15周年系列特稿》

    作者:《中华合作时报》  刘小萃、张永乐、李博、贾丹丹

    历经数十年风雨洗礼,15年前,新一轮农信社改革启动。广布农村大地、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的农信社,踏上新征程。15年来,这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追随国家大政方针,风起云涌,跃向潮头,谱写着时代壮歌。

    6.《杜晓山:增加竞争不能解决普惠金融的痛点难点》

    作者: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杜晓山

    杜晓山认为,只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竞争的方式,并不能解决普惠金融发展的痛点难点,增加竞争的做法有一定道理,但在金融机构类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有缺陷。对此,他重点提出两个应注意的短板建设:多发展公益性、非营利性金融组织和合作金融组织,在贫困地区倡导鼓励发展贫困村资金互助社;商业性金融要解决“指挥棒”问题,政府政策和监管部门应改变考核指标体系、相应的评定和奖惩机制,即同时考核业务绩效和社会绩效。

    7.《形成责权利命运共同体!构建农商银行资本管理生态体系》

    作者:湖北省农村信用联合社  朱思爽

    在朱思爽看来,法人治理的核心是以“资本”为纽带。他认为,要想解决农商银行在深化资本管理中的诸多问题与矛盾,必须针对股权结构、信用生态环境、股金结构做出全新探索。”朱思爽提出,可以通过三个方面的探索,从而构建一个农商银行资本管理的良性生态体系。包括,优化股权结构,形成以资本为纽带的责权利命运共同体;优化信用生态环境,形成监管、政府、司法为一体的金融防控风险的攻坚战;优化股金结构,形成市场、司法、农商银行三方运行机制。

    8.《不可不知的真相!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农商银行》

    作者:《中华合作时报》  刘小萃

    “联系农民最好的金融纽带、农村金融主力军”。这个说法非常精准地概括了以农商银行为代表的农信社系统的天然属性和血脉基因——来自于农民、扎根于“三农”,它是中国金融系统中分布范围最广、服务群体最分散、服务条件最艰苦的金融机构,是中国当之无愧的“离大地最近的银行”。

    9.《松绑不失控、改制不改向!农信社改革新解:探路特殊管理股制度》

    作者:内蒙古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张向辉

    农信社县级机构改革与省联社改革具有高度关联性,决策者在进行顶层设计时,应统筹兼顾、整体考虑,不宜将二者孤立割裂开来。所谓“特殊管理股”,就是通过特殊股权结构设计,对公司某些特定事项保有最大决策权和控制权的特殊股份。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可有效“克农信社改革之弊而扬改革之利”,使农信社改革目标相融、逻辑自洽,更好实现国家政策导向下的市场化运作,较其他省联社改革模式,具有显著优越性。也是调节农信社支农业务准政策性与资本逐利性二者之间矛盾的一剂“良方”。

    10.《为何生生不自息、薪火相传?这才是农商行最宝贵的“精、气、神”!》

    作者:《中华合作时报》  刘小萃

    回看农信社近70年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命运多舛”,常常徘徊在生死边缘,但仍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根本原因,缘于它与生俱来的独特基因——来自于农民、扎根于“三农”,离大地最近。正是缘于这样一种天然属性和血脉基因,“农信人”身上也就具有了一种与其他金融机构从业者截然不同的“精神特质”——朴实、真诚、热情、温暖。这种“精神特质”就是农信社与生俱来的最独特、最宝贵的“精、气、神”。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