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1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为了老乡的幸福
山东鱼台农商银行扎实做好金融精准扶贫工作
□ 卜 芳 杨 芬

图为该行客户经理为“四有”贫困户建档采集信息。

    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山东鱼台农商银行立足鱼台县域实情,积极投放扶贫贷款,主动履行金融企业社会责任,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扎实有效的推进。

    截至2018年末,该行累计投放金融精准扶贫贷款达3925万元,发放“富民农户贷”375万元,帮扶贫困户43户,发放“富民生产贷”3550万元,带动贫困人口710人。

    强化组织领导

    建立工作机制

    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该行成立由董事长任组长的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明确各支行行长为金融扶贫工作第一责任人,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明晰、真抓实干。各支行行长、业务行长、客户经理负责贫困农户的调查摸底,了解制约生产发展的原因、群众意愿、资金需求等情况。各支行行长为金融扶贫工作风险防控第一责任人,拟定扶持项目和投资规模,并做好扶贫小额信贷项目的宣传发动工作,确保扶贫小额信贷资金真正用到贫困农户身上,使真正需要贷款的贫困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到款,广大贫困农户真正受益。

    银行主动对接

    建立精准档案

    金融扶贫工作开展之初,鱼台农商银行不等不靠,立即行动,主动与县扶贫办对接,获取全县贫困户人员名单,分区域下发到各支行,要求各支行对精准贫困户逐户建档,摸清贫困户家庭现状,有无劳动能力,是否符合贷款准入基本条件等情况,根据建档摸底情况,筛选出符合贷款条件的贫困户,有针对性地提供金融服务。引导各支行以客户经理服务区域为网格化责任区域,在谁的责任区域,谁负责建档、对接。由于责任明确,要求时限明确,工作方法明确,4000户贫困户信息下发到支行后,仅一个月时间,按照网格化分工全部实现了精准对接。

    创新贷款产品

    做好金融支持

    加强宣传,不断拓宽贷款渠道。一是自行设计“扶贫宣传明白纸”,与县扶贫办及各乡镇扶贫小组合作,逐村逐户进行宣传走访,发放明白纸,对金融扶贫政策进行大力宣传;二是将贷款条件、流程等内容在各网点、各行政村进行公示,方便农户提出申请并监督;三是开通了微信申请渠道,登录鱼台农商银行微信公众号就可以申请贷款;四是推出了电话申请业务,只需打个电话,就会有农商行信贷人员主动与其联系对接,更加方便广大客户申请贷款。

    探索创新,推出政银合作模式。业务开办之初,由于省农业融资担保公司未在各市、县设立分支机构,对于扶贫贷款的担保不能及时履行,一般的富民农户贷款从申请到放款通知书送达需要30天至60天,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申请的富民生产贷所需时间更长。针对这一现状,该行在与县扶贫办公室多次调研、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在“政府+银行+担保企业”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推出“政府+银行”的扶贫合作模式,并签订了《鱼台县扶贫小额信贷合作协议》。在该合作模式下,由县扶贫办向鱼台农商银行推荐项目,双方共同考察,在接到县扶贫办的放款通知书后由鱼台农商银行向申请人发放信贷资金。县扶贫办承担贷款风险的60%,鱼台农商银行承担40%,双方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扶贫工作的开展。在“政府+银行”的扶贫合作模式开展以来,该行对辖区内的40余户新型生产经营主体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摸查,对有贷款需求、有帮扶意愿的经营主体进行梳理,累计发放“富民生产贷”18户,金额3550万元,带动贫困人口710余人。

    推进普惠金融,推动金融知识普及。搭建区、镇、村三级金融知识普及平台,加大金融知识普及力度,维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积极开展以“金融知识进万家”为主题的金融知识系列宣传活动,通过在网点的LED屏、多媒体播放机等滚动播放宣传口号,组织员工开展进村入户、走进社区等活动,把人民币知识、理财知识、反洗钱知识、反假币知识、征信知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金融常识传送到群众手中,切实提升低净值群体的维权意识。同时,对贫困群体开展专项金融培训,提高贫困群体的诚信意识,使农民学会用金融致富,当好诚信客户。

    加大支持力度

    助力新型农业主体

    近几年,木耳种植逐渐成为鱼台县的特色种植产业,现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毛木耳种植基地。王庙镇大奚村村民马汉友是该村木耳种植带头人,2009年注册成立了鱼台昌健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引导农户规模种植,合作社提供技术,农商银行给予信贷资金扶持,在鱼台农商银行与种植领头人的共同推导下,目前该村毛木耳种植户已达80余户,农商银行共为52户农户授信528万元,户均年种植10万袋,年毛利润达到10万元以上,农户收入水平大幅度提升。为了解决农户无力前期投资的问题,合作社流转土地500亩,自建大棚100个,建立了木耳高效种植示范园区,免费租给合作社成员,由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多数为老、弱、病、残人员,无法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合作社要求园区内种植户在装袋、采摘、晾晒等环节的用工全部为周围村庄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40户贫困户、126名贫困人口在该园区务工,人均年增加收入1200元。按照“政银”合作的模式,鱼台农商银行王庙支行向该合作社授信100万元,有效解决了合作社自有资金不足的问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