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9年1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取得新成效


    2011年以来,受全球经济下行影响,国际棉花市场价格大幅下降。至2014年,国家连续三年实行临时收储政策,导致国内外棉花市场价差拉大,国外棉花大量涌入,国内库存高企,财政负担沉重。过往常用的临时收储、最低保护价、定额补贴等传统支持政策,已经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新变化,亟需创新价格形成机制,摸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新路,应对国际市场形势复杂严峻的挑战,确保棉花产业安全。

    在此背景下,国家充分考虑了新疆的特殊区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于2014年在新疆探索启动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2014-2018年,新疆自治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部署要求,较好地完成了改革任务。

    摸底数  夯实改革基础

    组织自治区、地(州、市)、县(市)、乡、村五级开展核查,摸清棉花种植面积基数。同时,还建成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信息平台,实现了棉花全产业链信息电子档案管理和全程监控,确保补贴资金能安全、及时、准确兑付。

    建机制 保障政策运行

    根据国家要求,自治区自主设计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政策及相关配套措施,按照“不适则改”的原则,完善政策设计,调整补贴形式,优化实施环节,建立协商机制,强化制度监管,实现了新旧制度的无缝衔接,保障了改革平稳运行。

    抓重点 转变改革方向

    紧紧抓住改革核心问题,自治区将政府补贴由“暗补”变为“明补”,创新了补贴方式,实现了由“60%面积+40%交售量”到“10%南疆四地州面积+90%全区交售量”的转变,引导棉花种植向高产、高质、高效方向发展。

    探新路 提升自主水平

    为探索新型补贴方式,积极与国际市场接轨,自治区择机开展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补贴与质量挂钩试点和棉花“价格保险+期货”试点,提高了棉花质量意识,提升了市场自主运行水平,激发了棉花产业两端的深度融合。

    强监管 规范市场秩序

    建立在库公检、专业监管仓储等制度,开展棉花加工企业公示、诚信经营评价,彻查严惩“转圈棉”、虚开发票等套取补贴的违法行为,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打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新疆自治区的改革探索,其成效已超出预期,基本实现了国家的既定目标——以需求为导向的市场定价机制的基本建立,国内外棉花市场价差明显减小、价格同步波动,关税保护功能逐步恢复,市场主体的竞争意识、风险意识、质量意识明显增强,棉农基本利益得到有效保障,种植业结构渐趋优化,棉花产业和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质量的不断提升。                   

   (疆 讯)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