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8年11月2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品茶品味品人生
——记中国农科院茶研所一级评茶师刘栩
□ 韩星海

刘栩在为学员授课。

    以茶会友,品茗论道,是人们沟通交流的心灵体验与感受。而对于茶叶感官审评师来说,要客观公正地评判一款茶品,其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个人的学识、品格与水平。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国家一级评茶师刘栩可谓精行俭德,人清如茶。从2018年起,他带领全国首届茶叶审评师资班学员,从基础起步,向着更高的层面跨进。久而久之,从他的身上,我们逐渐感悟出了一个茶叶审评专家的风骨。

    11月4日,央视“我有传家宝”节目,向观众讲述着《香飘千里的茉莉花茶》的故事。节目中,刘栩运用茶叶专业术语,对四川省、福州市、苏州市的茉莉花茶,进行现场审评,使观众心服口服。刘栩因此名声大噪。

    1987年,刘栩从四川成都考入西南农大茶学系攻读茶学专业。1991年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师从茶叶品质审评专家沈培和,长期进行全国茶叶品质审评与分析工作。在这平凡的岗位上,他数十年如一日,从校园到茶研所,从科研单位到全国茶区茶企,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不断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思考,也逐步成长为中国茶叶学会感官审评与检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国家一级评茶师,同时也是浙江省茶叶产业技术与推广创新团队“龙井茶组”的专家成员,默默无闻地贡献力量。

    2010年起,我因一场茶事活动认识了刘栩。至此以后,我多次以茶文化研究者的身份向他请教茶叶审评知识。2018年1月,我有幸成为中茶所首届茶叶审评师资班的学员,他就是我们班主任,也是主要授课老师。全年6期,每次8至12天,在学习中,我们看到了他精益求精的作风。

    如何对一款茶品做认真细致、客观公正的审评与论述?这就是茶叶审评的难点了。在名茶品鉴课上,刘栩曾先后两次挑选陕西紫阳富硒绿茶作为教学茶样,并与全国20多款原产地名优绿茶做对比品鉴,扩大学员认知面。他曾讲到:“紫阳富硒毛尖绿茶,不追求明显的特征,但品质一直稳定,并且近年来加工技术飞速发展,是典型的栗香型代表茶样,是西部地区名优绿茶的代表之一。”他又说:“陕西紫阳因地域和品种特点,非常讲究做茶技术,能炒好西湖龙井的人都未必能炒好这款茶样。”在全国名优红茶品鉴中,他对紫阳红茶也给予了“多酚含量高,滋味甜香浓爽,发展空间很大”的肯定。

    但在学习祁门红茶审评时,有一省级茶叶公司提供来的茶样上,赫然写着富硒红茶的字样。我便问他:“刘老师,你看这款茶品含硒吗?”他拿起茶样包装袋一看说:“此茶不含硒,商家随意乱标的,含硒要有一定的数据来证明!”说着,他便用笔勾掉了“富硒”两字,生怕误导了学员。足见这位茶叶专家实事求是的人格魅力。刘栩就是怀着一种对我国茶叶事业敬畏和信仰的初心,书写着自己茶与人生的奋斗之路。

    与他接触较多的人都知道,在参与全国茶事活动和进行本职工作时,为了客观公正地审评好一款茶样,他从不高谈阔论,随意乱表态,总是与大家一起低调共事。在班上,学员们年龄差距较大,教学管理比较麻烦。但是,在他的引导下,不同年龄层的学员勤奋学习,共同进步。在学员眼中,刘栩是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培训班上,他与学员们同吃、同住、同学习,共同探讨问题,丝毫没有一点架子。每当别的专家教授讲课时,他和学员一样,拿着一个笔记本,坐在学员中,认真听讲记录,从不多嘴插话,尊重他人。

    在安徽省祁门县祥源公司学习祁门红茶审评的第一天,他将该公司给他与授课老师暂时休息的区域,让给了班上年龄偏大的学员。因为那里比较清静,他还再三强调要体息好,才能学习好。而他本人,却在嘈杂的车间教室一隅,伏在简易的课桌上稍作休息。有时也只能在大巴车上打个盹,下午继续带领学员认真学习。

    7月下旬,刚从北京出差返回的他,顾不上休息,晚上熬夜阅批了学员试卷,利用学员从安化返回益阳的时间,给大家讲述黑茶审评中“清香”、“纯正”、“纯和”、“醇厚”之间的关系,纠正了学员运用不准确的审评术语。

    转眼间,刘栩在茶研所已经度过了近30个春秋。工作中,他先后单独和与他人合作发表茶学论文20多篇,并参加撰写了《中国茶叶大辞典》(茶检部)、《茶叶审评指南》、《评茶员教程》等7本专著,参加制订了国家、行业和省级茶叶标准13项,多次以专家学者身份参与“中茶杯”等国际和全国性茶叶评比工作。从2001年起,他先后在中国茶叶学会、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等单位,承担着评茶员培训指导及茶叶审评教学工作,培训学员逾万人,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国台湾地区以及美国、新加坡、韩国、日本等。这些学员已经成为海内外茶业界翘楚。他还多次应邀走出国门,在国外进行专业交流,为推进我国茶叶走向世界不懈努力。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