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8年11月2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一片叶子的自信”从何而来?
2018广州茶博会“媒眼看国茶”论坛为行业提供建言
□ 本报记者 赵光辉

“媒眼看国茶”论坛现场。

    “全世界有160多个国家与地区将近20亿人,每天都在享用中国茶,这是中国茶的自信!”

    11月22日下午,随着央视著名主持人张斌富有磁性声音的开场白,2018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媒眼看国茶”论坛,在广州琶洲广交会展馆拉开帷幕…… 

“媒眼看国茶”五年

见证中国茶复兴

    2018广州茶博会11月22日—26日举行。作为行业的年度盛会,每年的广州茶博会都会推出一些创新的内容。今年恰逢“媒眼看国茶”论坛诞生五周年,主办方是大会组委会与广州广播电视台,承办方广州益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与广州市广播电视台竞赛频道,联合执行单位广州市海珠区茶文化促进会,以“一片叶子的自信”为主题,为展会提供了一个新的解读中国茶、推广中国茶的机会。来自茶行业、科研院所、媒体界的600余位嘉宾出席了论坛。

    “媒眼看国茶”论坛创立以来,一直备受行业关注。本届论坛请来央视名嘴张斌主持茶业年度盛事,与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西文版外籍专家彭瑞,《广东茶业》杂志主编、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教授曹藩荣,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何国平,中华报业集团主席、中华时报社长曾晓辉,纵论中华文化的自信与未来,畅谈“一片叶子的自信”。

    广州益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卫红女士在致辞中说:“近年来,中国茶行业、茶文化飞速发展,中国茶在国际舞台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茶是全人类的福祉,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茶产业茶文化蓬勃发展,已在全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我们当然有理由自信!”论坛开始后,几位专家分别从品牌打造、生产溯源、茶业文化、中国茶走出去等角度,并结合多年媒体从业经历及传播中华文化的感悟与经验,对“一片茶叶的自信”进行了深度的解析和探讨。

中国茶给我们自信

自信也塑造中国茶

    彭瑞是一位来自南美的外籍专家,她的视角与分析代表了世界眼中的中国茶形象。她用中国话侃侃而谈:对于她而言,红茶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是享受生活、提高生活品质的必需品。在秘鲁,中国茶的影响很大,红茶和绿茶都比较容易购买。无疑,中国茶在海外的形象是我们自信的一个参照。

    当前,科技与茶业发展互动已经成为常态。曹藩荣认为,茶业的发展离不开地区的发展,茶业的转型升级一定要有科技的支撑。在未来产业发展方面,我们需要助推器。茶叶基因研究、生产过程透明化就是其中之二。茶叶具有药用价值,曹藩荣提出,传统意义上的“药用”与当前意义上的“药用”在意思上大不相同。与传统的简单“药用”相比,现在的“药用”已经精确到具体的药学成分。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到如今,需要和其他传统产业一样有科技性的突破。也就是说,中国茶叶要勇敢地拥抱现代理念和技术,用新的形象和方式展示自己。

    在谈及文化自信、茶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时,何国平认为,文化和生活方式联系紧密。英国从来不产茶,但是他们却在全球传播下午茶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当前中国文化的传播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和传播中国的生活方式,这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和平台。茶和饭是中国人待客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广茶文化,就是在推广中国作为一个礼仪之邦的生活方式。在茶叶选择标准的问题上,何国平谈到,首先要考虑品牌,重视加工品质与流通规范,这些是品牌做大的关键;其次要看产品的生产过程,最后还要多方面去判断。

    品牌意识至关重要。曾晓辉认为,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在茶叶种植上已经是世界上第一,如何将中国的茶叶带出中国、投入世界,这个问题至关重要。对此问题,张斌认为,中国茶走出世界,要依赖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共容性和亲和力,让茶叶能走进大家的内心,并对茶叶产生一个自然需求的共性是我们当前的发展目标。

    在嘉宾一句话对“一片叶子的自信”进行总结时,彭瑞提出,茶叶能陶冶我们的精神世界;曹藩荣认为,四个自信,最重要的是文化自信,表现在传承生活方式上,坚持品牌和生活方式的建构,是自信之源;何国平谈到,茶叶是大自然赠予人类最理想的礼物,茶叶可以体现我们的文化自信,生活离不开琴棋书画也离不开茶;曾晓辉最后总结,要将一片叶子带向世界,既要立足于品牌,也要立足于品质,两者兼备定能够自信走向世界。

    论坛上,主办方发布2018年度中国茶行业十大事典,还举行了中华茶文化“金媒眼”奖颁奖典礼。17家媒体获评中华茶文化“金媒眼”奖“2018年度最具影响力茶行业报刊媒体”;11家新媒体机构获评中华茶文化“金媒眼”奖“2018年度最具影响力茶行业新媒体”;36人获颁中华茶文化“金媒眼”奖 “2018年度卓越媒体人”称号;10位教授获得中华茶文化“金媒眼”奖“2018年度学术贡献奖”。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