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益复杂的金融市场发展形势对农村商业银行监事会履职能力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监事会监督与内部审计监督都是保证农商银行经营方针政策得到贯彻落实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江苏海安农商银行监事会努力探索新的监督思路,整合监督资源,降低监督成本,强化监事会监督对内部审计监督的指导协同作用,着力发挥“1+1>2”效应,不断提升监事会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扎实促进各项工作合规稳健发展。
科学指导
实现目标统一
监事会监督和内部审计监督有着监督目标一致、监督内容部分一致、监督方式方法部分一致、监督时效趋向一致的共性特点。为实现监督资源共享,最大化发挥现有监督资源作用,海安农商银行监事会着力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业务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审计与风险防范相结合原则,加强审计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建设,提高审计质量,积极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
发挥指导协同作用。该行监事会从把握全局的角度出发,结合审计工作要求和风险防控重点,科学管理审计工作,引导审计部门合理规划目标,有针对性地确定被审计单位和审计项目,从实际情况出发确定审计方式及审计重点。
建立健全监督体系。该行完善监督体系建设,构建以全面审计为主体,非现场审计、专项审计、离任审计和后续审计为载体,辅助飞行检查的创新审计模式,对审计结果进行责任追究问责,明晰审计工作流程,充分发挥审计制度的“免疫系统”功能和监督职能。
强化后续督查评价。该行建立完善部门协同整改机制,召开由监事长召集,审计部门挂钩领导、被审计单位全体人员、相关部门和审计组成员参加的审计情况交换会,就审计发现的问题交换问题,形成意见。监事会根据审计结果形成书面评价、评估报告,监事长签发“督促整改通知书”,提交给董事会、经营管理层,形成监事会监督、审计部门协办、业务部门督办、经办人员具体整改的问题整改机制。2018年来,监事会通过专项审计和排查,对问题比较突出的单位和部门组织约谈2次;向董事会、经营管理层发送意见书、建议书、咨询书、评估报告等12件;签发“督促整改通知书”26份。
全程参与
实现监审合一
共享监督资源和实现监督手段互补,是该行监事会“监审合一”集约化监督管理模式的改革路径之一。监事会通过多种方式,全程参与审计工作的制定和执行,统筹监督事项,避免重复监督和监督失位。
建立联络制度。监事会事前召开会议通气、事中重大问题沟通、事后听取审计结果,对内部审计事前、事中、事后实现全程监控;参加季度审计情况分析会和年度董事会会议,听取年度审计工作报告。
严肃审计纪律。通过召开由监事会牵头,监事长主持召开的项目审计进场会议,明确审计要求,落实全程监督,促使被审计单位主动配合审计部门工作,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严肃性,强化审计监督威慑作用。
参与重点监督。监事会下设提名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建立了履职监督、财务监督、内控监督、风险监督4个工作小组,对于有必要直接参与的审计项目,监事会安排专门委员会人员参与审计部门审计工作,做到全过程参与,全流程把控。今年以来,该行审计部共实施项目审计14个,其中监事会派员参与审计项目5个。
成果运用
保证纠偏到位
为建立健全问题整改机制,该行监事会协同审计部门加大对审计成果的运用,通过对已审计项目的回顾,认真梳理存在的问题及风险点,做好后续审计监督工作。
个性问题,自我纠偏。该行对于审计中的个性化问题,强化自我整改,自我纠偏,要求涉及部门、涉及支行自拟整改方案,自定到位时间;对于违规违章行为,要求当事人对照制度自拟处罚决定,对照制度反思不足,对照要求进行自省,实现吐故纳新。
共性问题,源头补漏。部分共性问题的发生是由于农商银行自身在体制、制度和流程设计方面的不完善导致的。对于此类共性问题,该行要求部门共同参与,从制度、流程上加以完善和修订,制定整改时间路线图,监事会监督检查,审计部门跟踪管理,确保制度和流程紧跟形势发展需求。
屡犯问题,培训考核。审计部门定期组织全行员工进行案例分析专题培训视频会议,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落实整改措施,杜绝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问题发生。同时常态化开展“每周一学”活动,由总行各部门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集中组织课堂培训,部门经理主讲,课堂限时开展测试,测试结果纳入柜员、客户经理等级考核范畴,不断提升员工的合规意识、风险意识。
突出问题,重点督办。 对于问题比较突出,违规违纪行为严重的,监事会将对董事会、经营管理层发出质询书或咨询书,监督相关部门举一反三,严肃认真查处,并将处理结果报监事会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