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投入的原材料不能自主已成为越南纺织品制衣业最大的弱点。而当越南-欧盟自由贸易协定(EVFTA)、《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生效时,纺织品制衣业将从进入多个潜力市场方面获得效益,但与此同时,也将面对各项自由贸易协定对“原产地规则”的严格要求。这是越南纺织品制衣企业的难题。
据越南工商部的报告显示,今年前9个月,纺织品制衣出口额达225亿美元,而投入原料进口增长高:各类棉花约达24亿美元,上升30.3%;面料约达94亿美元,上升13.5%;纱线、纤维约达18亿美元,上升34.6%。
生产流程瓶颈
出口额高,但原材料几乎仍然依赖进口,这是许多纺织品制衣企业在产销方面创造主动时的困扰。正如工商部副部长陈国庆在宝明纺织品股份公司开张仪式上所言:该部门在2018年的出口额有望达到350亿美元,但令人头疼的问题是我们有纱线,成衣出口额高,但却没有面料。
尤其是在EVFTA、CPTPP等各项新自由贸易协定将于今年12月底生效时,会给纺织品制衣业带来很大机遇。一旦税率为零,CPTPP将有助于越南纺织品制衣业扩大在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一些高关税国家的市场份额。然而,这两个却是原产地规则最严格的协定。
其中,CPTPP对纱线的原产地规则,EVFTA对面料的原产地作出要求。此实际情况已给越南纺织品制衣业带来了许多障碍,因为纱线、纺织、印染正是该行业的瓶颈。
工商部高级研究员范必胜专家认为,要发展整个行业的成衣能力,每年需要60亿米面料。然而,纺织环节在长期以来只能供应8亿米,其余的52亿米不得不依赖进口。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内生产的8亿米中却未能满足面料质量、结构的成衣需求,尤其是缺乏优质的面料来生产专门的订单。因此在实际上,仍需要进口近70%成衣辅料,甚至有的企业进口超过90%才能满足其生产需求。
解决瓶颈难题
越南纺织品制衣协会主席武德江称,要解决此瓶颈,协会制定了具体的行动计划,例如呼吁国内外投资者投资供应源方面。今年前8个月,越南纺织品制衣业的FDI总额达到了极具吸引力的数字,超过20亿美元。
与此同时,该协会还呼吁投资高附加值产品。例如,欧盟成员国、美国、韩国、日本、泰国、中国香港等大多数国家与地区都已开始投资在越南短缺的供应源,例如德国Südwolle集团在大勒市投资羊毛纺织厂;德国阿曼集团在广南省投资的绣花线厂项目;一家意大利集团在兴安省投资针织面料;以色列工厂在平定省芙桔投资纱线、纺织、印染等。
不仅外资企业,国内企业也开始对纺织、印染进行大力投资以充分利用各项自由贸易协定的优势。像丰富国际公司为牛仔布、卡其布产品的面料软化工序的投资,采用了4.0技术,可以取代60名工人。
宝明纺织厂最近在南定省投入运行完全封闭、自动的生产链,旨在赶上利用各项自由贸易协定。宝明行政总裁陈登详告知,工厂每月生产600吨纱线,200万米机织物,而且有能力完成300万米。宝明的全部生产线都是世界各地名厂的最先进设备,以向所有越南的贸易合作伙伴,包括对美国出口产品时,能充分利用各项竞争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工厂设于被视为北部领先的生态工业区的宝明工业区,拥有先进的废水集中处理系统,确保处理后的全部废水在向环境排放之前都达到一级标准,并且进行全天候观测管理。
武德江表示,相信至2025年,越南将能填补短缺的供应源,确保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贾小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