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8年11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民+合作社”模式真给力
“机采棉”让哈密棉农乐开花

□ 蒋雪娇 杜鑫滢

    近年来,新疆哈密市通过发展“农民+合作社”模式大力推广机采棉种植。眼下正值棉花采摘季节,机采棉花不仅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升,品质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棉农利益也得到有效保障,我国棉花全产业链呈现健康发展态势。

    伊州区大泉湾乡是哈密市的主要棉产区之一,大泉湾乡22万亩棉花地已经有16万亩种植了机采棉。看着自己的100亩棉田喜获丰收,棉农苗少林心里乐开了花:“今年棉花的长势感觉比往年好,花骨朵看着也要大一些。”

    棉农们把在田间地头间工作的新型采棉机叫做“下蛋采收机”,因为采棉机能直接通过塑料薄膜将棉花打包,棉花不落地,在提高棉花质量的同时,也为棉农节约了成本,让棉农们告别了过去采摘棉花一腿泥、一身土的状况。苗少林感叹说:“100亩棉花地往年需要11、12个人大概花上两个月的时间采摘,今年有5、6个小时基本就采完了,不仅省人、省工,而且棉花采完还能直接打包,还是现在的科技发达啊。”

    随着机械化的推广和土地流转政策的大力实施,大泉湾乡原有的小块田并成了大田,种棉户成立了合作社,实行统一采摘、统一收购。截至目前,伊州区大泉湾乡全乡土地流转面积达2万亩,土地整合面积4000亩。通过机采棉花,棉农亩均节约成本500元左右。“现代高效农业”这个曾经令棉农们都不太熟悉的词汇,现在也常常被大家挂在嘴边。哈密市祥腾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先群介绍说:“机器采棉快,省时、省工、省力。采摘机直接在地里进行一次性采摘,再不用人进地里手摘了,农民现在从地头上就能看见自己丰收的景象了。”

    大泉湾乡圪塔井村棉农景彦东通过土地流转,今年种植了2500亩棉花,经过科学的田间管理,棉花获得丰收。看着棉田里忙碌的采棉机,一个来回就打包好一个2吨多重的棉花包,高兴之余,他正在心里为明年的棉花种植做着打算。他说:“今年能收个1000多吨棉花,单产能到400多公斤。明年要是条件成熟的话,我就再多承包一点地,现在打药、种植、收获这些过程都用机器,自己不用动手,真是方便得很。”

    为进一步提高机采棉的规模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大泉湾乡还将进一步提高土地流转和机采棉种植占有率,以“农民+合作社”模式,帮助农民实现增收。

    伊州区大泉湾乡党委委员、副乡长买买提·巴哈尔介绍说:“目前,当地政府正积极引导棉农把土地整合,整合后更便于种植机采棉。农闲时间,我们把相关专家请到乡上来,开展种植方面的技术培训,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最终达到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目的。”

    据了解,今年哈密市共种植棉花51.85万亩,预计机采棉收获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