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8年11月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第四届湖南·安化黑茶文化节中华茶人榜样人物
一辈子,只为黑茶
——记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中华匠心茶人”肖益平

    在黑茶业界,有这样一个人,每领衔开发一款新产品,就能兴起一股消费新潮流;每主持研究一项新技术,就能带来一场黑茶新变革……“奋斗一辈子,只为几片树叶子”。他就是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中华匠心茶人”——肖益平。

因茶结缘,专注黑茶技艺

    肖益平出生在一个黑茶大家庭,全家有20多人都在白沙溪茶厂工作,喝茶、说茶、做茶是全家最多的话题,黑茶早已经成为肖益平生命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初中开始,每年的寒暑假,肖益平便在茶厂做临时工,跟着大人们看茶、做茶、评茶,很是入迷。1981年,肖益平被正式招工进入白沙溪茶厂,一股脑地钻研起黑茶。他在不同生产车间和岗位都操作过,熟悉掌握了各个生产加工环节和技术。1983年,白沙溪第一次恢复千两茶制作,肖益平成为了第一批学徒中的骨干,不仅学踩茶,还主动深挖千两茶的历史故事、原料拼配,甚至连篾篓的编织方法也不放过。天尖茶的制作技艺,是白沙溪从老作坊承接而来,肖益平是这项技艺的第五代传人,在他的带动下,这项技艺不断被发扬光大,带出了一大批年轻徒弟,他自己也被认定为湖南省第四批非遗技艺天尖茶制作技艺省级传人。1991年,肖益平担任总车间主任,负责生产车间全部工作。1995年,升任副厂长,主管全厂生产管理。2007年,白沙溪改制重组后,肖益平当上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但他心无旁骛,更加痴迷在他的黑茶世界,专注于黑茶制作技艺。组建企业技术中心、黑茶产业联盟、安化黑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学合作,行业交流,探求传统工艺精髓,研究黑茶保健功效,打造健康高端黑茶。主持安化天尖茶品质改进项目,白沙溪成为该技艺传承保护单位,肖益平成为该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主持安化黑茶现代加工装备研制项目,自动化生产线、智能机械手、自动茶砖包装机……白沙溪始终领跑在行业前头。参与安化黑茶标准制定,潜心研究黑茶文化理论,获得国家专利50余项、国家级科技奖1项、省级科技奖1项、省级专利奖1项、省级科技成果8项、其他科技奖20余项,先后获得湖南“千两茶大师”“中国制茶大师”荣誉称号。

做茶于心,舞活黑茶魂

    “追求技艺的最高境界就是一个茶人的灵魂。茶是有灵魂的,只要你用心去跟它亲近,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沟通,好茶就自然天成了。”说起黑茶,肖益平总是那么自信而富有底蕴,总能悟出茶的灵性,赋予每一款茶以新的灵魂。

    在肖益平的脑海中,有一个大数据网。时事热点、民俗民谚、历史故事、市场动态,都可能让他与产品产生联想,开辟一个新的消费领域,掀起一股消费潮流。

    2013年,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际,肖益平洞察时事,主持白沙溪红色系列产品开发,一上市便掀起了一股“红”旋风,至今仍旺势不减,成为黑茶爱好者的红色精典藏品。将军茯军茶系列、佛缘系列等产品,与时代产生共鸣,产品市场也就自然形成,广受消费者追捧。

    追求产品个性化。根据不同地域的口感需求与人文特色量身定制个性产品,以稳定成熟市场开拓新的领域,这是近年来市场的一个显著特征。肖益平总是顺势而为,与经销商、大佬、个体对象共同切磋探讨。他的办公室俨然是一个产品研发室,各类茶样、砖匹、碎片、纸箱、篾篓布满整个空间,客人来了,他就是一个评茶师、茶艺师。大部分时间,洽谈人员络绎不绝。稍有停歇,肖益平便在电脑前查阅资料,开始咬文嚼字,一款新产品不断在脑海中形成雏形。这其中包括原料等级拼配比例、内外包装、材质、砖面形状大小、口感特性等要素,有时候要经历反复多次地探讨切磋试制,再下到车间指导生产,才能成功面世。一款好产品犹如赋予商家的一把宝剑,冲破低迷的市场,持续热销。近几年,当其他厂家都因大趋势而停产、减产时,白沙溪却一直生产繁忙,一派生机盎然。

    肖益平是茶界公认的技术权威。一直以来,他站在产业发展的高度,摒除茶行业内技术封锁的藩篱。怀着一颗公心,他开放白沙溪生产车间,接待外来人员参观考察;开展黑茶知识讲座,在同行业界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讲课;走上讲坛,与名家论道黑茶;走出国门,与世界茶友零距离探讨交流。肖益平“制茶大师”名号声名远播,弟子遍布全国各地。

    承技艺铸千年经典,酿精华送百姓健康。

    肖益平17岁当学徒,38年为安化黑茶制作技艺专心致志、默默耕耘。他说:安化黑茶制作技艺是安化茶人的智慧精华,要在我们的手中一代一代传承发扬。

    坚守匠心,执着追求,精益求精,让安化黑茶制作技艺成为中国制茶工艺的经典,让世界刻上“中国制造”的标签。肖益平奋斗一辈子,只为黑茶,乐在其中!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