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0月30日,从中国奶业协会在山东济南举办的2018奶牛生产性能测定高峰论坛上了解到,我国将加快推进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争取每年新增测定奶牛15万-20万头,参测奶牛到2020年占到产奶牛比例的40%-45%,到2025年占到产奶牛比例的60%以上。
据了解,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的核心是通过测定奶牛个体生产性能并收集基础数据,综合评定个体及群体的生产性能及遗传性能,有针对性提出解决办法,进而实现奶牛生产水平的不断提升。据测算,参测奶牛每头每年增加1吨产量,可增加经济收入3500元。
据悉,我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从2008正式启动以来,中国奶业协会与全国36个测定中心在数据处理规范化、品种登记渠道化、体型鉴定制度化、遗传评估国际化、技术培训专业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奶牛遗传评估体系基本建立,已具备200万头奶牛的年测定能力。
在DHI项目的带动下,参测奶牛场由2008年的592个增加到1611个,参测奶牛122万头,累计完成了157万头荷斯坦牛的品种登记,种公牛全部实现后裔测定选择,建立的全国奶牛DHI数据处理系统收录各类数据4000万条。通过测定数据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奶牛生产水平,参测奶牛305天产奶量从2008年的7.4吨提高到8.8吨,乳脂率由3.64%提高到3.89%,乳蛋白率由3.19%提高到3.35%,体细胞数由每毫升39.7万个降到了28.7万个,达到欧盟四十万以下的标准。
(梁宝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