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0月3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教授新技术 培育“新农民”
新疆乌鲁木齐市社综合改革为乡村振兴插上翅膀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把支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发展、引领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创新经营方式,把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搭建农民与市场有效对接的桥梁作为产业重点,实现了由农户“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的转变,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规模化进程,增加了农民收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为乌鲁木齐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指明了方向。

    新疆绿禾兴农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包括长山子镇和古牧地镇80余户村民,现有蔬菜大棚上千个,形成了育苗、种植、销售一条龙的蔬菜种植产业链,种植茄子、辣椒、西红柿等14种基本蔬菜,主要供应乌鲁木齐蔬菜批发市场。

    “科学的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加上农家肥,我们的蔬菜从最初开始种植,就是农牧局技术员上门指导种的无公害蔬菜。”44岁的新疆绿禾兴农种业合作社负责人李玉成说,2010年在供销合作社等部门的帮助下,他带领10余户村民成立合作社,享受政府、供销合作社的鼓励政策后,合作社迅猛发展。到2017年底,合作社流转土地面积1200亩,成为米东区最大的蔬菜合作社。

    截至2017年底,乌鲁木齐市社已领办创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52家,改建基层社3个,改扩建供销超市及为农综合服务社72个,便民蔬菜直销点110个。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乌鲁木齐市社积极探索规模化土地流转新模式,土地流转面积达到7700亩,助农增收5000多万元。

    除此之外,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经纪人是乌鲁木齐市社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措施之一。截至去年年底,乌鲁木齐市社在高新区(新市区)、乌鲁木齐县、达坂城区等地的16个乡镇、70余个村,共培训农民经纪人21000人次,目前全市70%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及管理人员都参加过培训。

    这让不少村民包括在外务工或创业的年轻人又开始动起了种地的念头,出农门又重回农村的大学毕业生、高新区(新市区)城乡一家亲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新桐就是其中之一。今年28岁的李新桐,是青格达湖乡新联村三队的村民,2013年大学毕业后,与村里6户村民成立了合作社,发展村里祖辈种植的蔬菜,在坚持把常规蔬菜种好的基础上,引进彩色蔬菜,兼并发展草莓种植,短短几年合作社社员从6户增加到27户,稳定人均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

    在乌鲁木齐市供销合作社业务处长张传华看来,通过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的现代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智能化、技术化、专业化的服务,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让农民专业种田、专心务农,可以有效优化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农业科技水平、规模效益和产值、增加农民收入。他说,高新区、达坂城区、乌鲁木齐县可结合实际,支持供销合作社按照“互联网+农业+旅游”模式发展,未来一定可以实现“规模化+机械化”和“标准化+专业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

(王璇)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