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8年10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国外农产品滞销是如何解决的?


    在国内, 一些农村还存在农产品“卖难”问题,也称“农产品滞销”。而在国外,人们很少能听到“农产品滞销”的情况。

    为什么国外的农产品很少或几乎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滞销问题呢?据观察,主要因为国外的“农协”组织广泛存在并发挥应有作用。

    农协, 可以理解为一个村或者一个镇上的从事农业的人共同成立的一个小团体的民间组织。大家一起分享信息和资源, 采购较为便宜的农业生产物资, 共同开拓农产品销售渠道。其实,我国的农村合作社等组织, 也能起到类似农协的作用,只是功能和作用有待进一步强化和扩展。

    在国外, 农协主要有4个功能:

    一是从生产端入手, 帮农民调配农业生产资料。比如化肥、农药等, 都可以由这个组织来帮助采购。这样可以适当地减少中间价,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二是从技术和市场端, 给农民提供指导和建议。在外国, 几乎每个农村都有农协, 农协可以获取到市场数据, 通过这些数据, 给农民提出一些合理化的种植建议, 避免供大于求, 也避免供小于求, 让农产品价格能稳定盈利。

    三是从农产品销售端, 帮助农民拓展农产品市场。农协会帮助当地农民打开农产品销售市场—对当地农产品进行品牌化包装等服务, 也会相应地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进行检测和把关, 保证出售的农产品质量不会影响当地农产品的品牌和声誉。

    四是农协可以维护农业市场秩序, 维护农民的利益, 还可以合理规划农业, 提高农民的收入。

    例如,日本销售农产品主要采取5种方式:

    农产品直销:以产销联合体为主要销售形式, 也就是常说的从种植者直接卖给消费者, 没有中间商, 没有仓储和运输成本。

    农产品宅配:找到专门的运输公司, 直接从种植者卖到消费者, 在家就能收到新鲜蔬果等农产品, 质量有保障, 农民也不愁销路。

    农产品配送:以农协为运作主体, 以配送为主要销售形式, 承接订单, 通过一些平台获得订单, 找到销路。

    集配模式: 为了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 进一步减少中间商的盘剥, 提高所售农产品的质量, 日本农协开始采取直销方式销售农产品, 并在全国建立多个生鲜食品“集配中心”。

    连锁超市模式:大卖场、超市与农场进行订单销售, 日本农产品的商品率高达95%以上, 部分农产品可以达到100%。日本的农产品十分注重品牌, 做好品牌, 产品才有竞争力, 才不愁卖。

    这五大销售渠道, 完全承包了日本农产品销售任务, 农产品滞销的情况几乎看不到。

    又如:德国发力农产品流通链条。在德国农产品流通链条上, 生产、加工和销售的每一环节都已形成了大量成熟的经济实体。在德国的流通体系中, 从上游到下游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 加工和销售成为投入人力和创造产值最主要的环节。同时, 三大环节又紧密相连、相互协作, 也正是因为这三大环节的紧密衔接, 才使得德国的农产品始终处于流通的旺季。

    再如:巴西借力科技与创新发展农业。如果将“金砖”五国的品牌农业水平做一个比较, 巴西农业毫无疑问是品牌农业的王者。目前为止, 巴西拥有发展中国家最先进的农业品牌推介工程之一。除了推广咖啡, 巴西还为牛肉、水果、鸡肉和葡萄酒量身打造了一系列推广计划, 许多农产品还出口到了其他发展中国家。

    在此基础上, 巴西从未将仅仅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农业的发展目标。 相反, 他们将满足全球农业的需求放在了自身品牌农业的重要战略计划之中。而品牌农业需要科技和创新这两大支撑点。现在, 巴西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很有心得, 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完整的体系。作为品牌农业强国, 巴西的农产品始终处于被抢购的风口浪尖之上。

    可以借鉴这些国家的什么经验呢?

    ——抱团发展。农产品滞销, 没有销路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而这不仅与种植的农作物有关, 更是与销售渠道相关。抱团发展就是捷径。建立合作社、家庭农场, 或者与龙头企业合作, 这样既不用纠结种什么, 也不需要担心销售问题, 需要做的就是做好农业生产, 最后等着交货就好。

    ——拓展销售渠道。我国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由来已久,有时等来的不是贸易商, 而是农产品无人问津的消息。现在,利用电商做农产品销售, 既能拓宽产品的销售渠道, 也能让产品直接面对消费者, 卖出更高的价钱。也可以与商超、社区店进行合作, 将农产品配送给他们。有渠道就不会有滞销。

    ——重视农业科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企业必须要重视农业科技的力量, 有了先进的技术, 才能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优势。先进的农业技术, 能让农产品在质量和数量上更有竞争力。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也会引来更多农户的加入和更多企业的合作, 并增加农产品的受欢迎程度, 滞销的情况自然不会发生。

    ——深加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产品滞销事件发生,说明在市场上 农产品供大于求。所以,农产品深加工成了一条出路。将初级产品加工成工业品, 这不仅可以延长产品的储存时间, 还能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改变产品的用途。

    ——做品牌农业。品牌作为安全、健康的标志, 成了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打造农产品品牌就成了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因为只有品牌农业才更受消费者青睐, 才能走出中国, 才会拥有更大的市场空间, 才能避免滞销, 走向更多人的餐桌。

    (战建志)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