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念,越要有一鼓作气攻城拔寨的决心。
在第五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改革开放的40年,是我国逐步消除贫困的40年。40年的接续奋斗,让7亿多人口摆脱了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现在,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就要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脱贫攻坚进入最为关键的阶段。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离不开金融支持。金融扶贫,有助于财政扶贫资金撬动扶贫资源,发挥滚雪球效应,从而扩大扶贫资金覆盖面,加大扶贫力度,加快扶贫进度,有利于培育特色产业、实现扶贫工作从“输血型”向“造血型”的转变。
在精准扶贫这条道路上,有一家离大地最近的银行——农信社系统,他们肩负着为农服务的神圣使命,争做金融扶贫的主力军,争做农民脱贫的引领者,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让扶贫更有“时代温度”。
扶贫榜样
绘制乡村振兴新画卷
——吉林九台农商银行精准扶贫纪实
□ 刘 华
永丰村引入了现代农业企业、茂林村构建了多元化产业格局、双福村踏上了旅游增收之路……更让人振奋的是,随着一个个扶贫项目的落地,曾经闭塞、经济格局单一的贫困村庄,重新燃起了快速发展的新希望。这些变化,都只是吉林九台农商银行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27个贫困村走向振兴的“缩影”。
整合资源
构建精准扶贫“生态圈”
“就贫困村而言,解决一人一户的生活困难不足以改变落后面貌,只有整村脱贫,才能实现精准脱贫的长效目标。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需要整合各方面资源积极参与。” 这是吉林省人大代表、九台农商银行董事长高兵带队调研省内10余个县市、30余个贫困村,与村干部和农民深入交流后得出的结论。
为解决单一企业帮扶贫困村力量单薄、难以全面展开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论证,一个以金融为媒,联动帮扶的精准扶贫“生态圈”横空出世。
2017年10月,由九台农商银行牵头,依托吉林省金融商会和九台商会,吸收有社会责任感、有扶贫能力和意愿的省内40余家知名企业,分别组建了吉林省金融商会扶贫联盟和九台产业扶贫联盟。为加强顶层设计,联盟邀请了省扶贫办、省农委、省畜牧局、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部门作为指导和支持单位,目的就是通过联盟更好地对接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整合企业资源,联合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共同对贫困村进行联动帮扶、立体开发。在此基础上,为有效解决贫困村有组织无实体、有意愿无门路、有资源无收益的瓶颈制约,九台农商银行还组织扶贫联盟中的龙头企业与村集体成立“股权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的实体公司,以公司为载体推动精准脱贫。目前已帮助九台区茂林村等7个村成立了农工商公司或农业科技公司。
实践中,针对贫困村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由吉林农业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做产业规划,选择适合贫困村种植的特色作物,农户将土地流转给公司,由公司负责种植、管理,农商银行提供资金支持,农户获得土地流转费用,并可以在公司打工赚取工作报酬。
创新模式
丰富精准扶贫“技能包”
“村里正在发生巨变!”这是一年多来九台区波泥河街道茂林村村民的共同感受。
茂林村农民年均收入不足9000元,是典型的贫困村。如今,茂林村不仅成立了农工商公司,筹建了食品厂、豆制品厂,还招商引资,引进了东北袜业分厂项目,初步构建了多元化的产业格局。
“在山里头缝袜子?咋可能?”当王秀清刚开始听到村里要新建东北袜业九台茂林缝制分厂的消息,说啥也不相信。如今,靠着“针线活儿”真正赚到工资的她,态度是180度大转弯:“在厂里打工比种地强多了!‘轧平车’‘轧双线’我现在都会整,一个月能赚3000来块钱。”
在九台农商银行和扶贫联盟的鼎立支持下,茂林农工商公司与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区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共同筹建东北袜业九台茂林缝制分厂,主要从事内衣制品的缝制工作,分厂建筑面积1000平米,吸纳了茂林村和庙岭村两个贫困村120余名村民(含建档立卡贫困户)到缝制分厂就业,农民变成产业工人,不仅解决了农民就业问题,而且释放了土地资源,为试点村公司化经营提供了便利。目前,缝制分厂已正式投产,每个村民每年工资将达到3万多元,两个贫困村每年可创收360万元,生活水平将得到极大改善。
在帮扶过程中,九台农商银行创新推出了“银行+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合作方式,即由九台农商银行向由贫困户成立的合作社发放项目扶贫贷款,贷款额度按带动一户贫困户脱贫不超过5万元确定,该贷款由合作社用于购买机器设备,购买的机器设备租赁给合作公司,公司每年按10%的年利率每月付给合作社租金,合作社将租金收入给贫困户成员分红。通过这种合作模式,九台农商银行已帮助茂林等两个贫困村117户建档贫困户组建合作社,发放扶贫贷款508万元。据测算,2018年至2020年的三年间,每户贫困户每年将可获得租金分红5000元。
现在茂林村3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上百位村民通过技术培训,每天早上7点多出门,车接车送到厂里包豆包、榨豆油、缝衣裳,上班赚钱,生活兜住了“底”。
“没有九台农商银行帮助的资金,我们不可能成立农工商公司,更不可能建厂、买设备、流转土地。这是九台农商银行给茂林‘开’来的乡村振兴‘头班车’啊!钱包鼓了,信心足了,当了27年村书记的张凤明喊出了“打造九台区一流村”的发展宏愿。
此外,九台农商银行还在多个贫困村实施了扶贫攻坚增信贷款执行基准利率、减少办贷环节、设立绿色通道等优惠政策。为确保优惠政策精准落实,该行抽调专门工作力量分赴贫困村开展实地调查,现已完成了九台区20个村、60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评级授信工作,授信总额3000余万元,并对建档立卡的31户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07万元。针对因生活困难无力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困难群体,按照“个人自愿申请、金融机构放贷、保险公司担保、退休归还贷款”的原则,专门研发了“社保基金贷款”,目前已发放40万元。
扶贫要闻
金融扶贫的“陕西样本”
陕西信合扶贫成效显著
2018年5月,在中国人民银行召开的金融精准扶贫经验交流暨工作推进会上,陕西信合作为全国唯一的地方性金融机构代表,向全国金融系统介绍来自陕西的金融扶贫工作经验。作为陕西土生土长的地方性金融机构,陕西信合扶贫贷款总量占到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近9成,工作成绩显著。
截至9月末,陕西信合年内累计发放各类金融扶贫贷款27.02亿元,余额171.11亿元,其中产业扶贫贷款余额36.39亿元,扶贫小额信用贷款余额105.27亿元,占到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扶贫小额信贷投放总量的87.6%,是全省小额扶贫信用贷款投放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直接帮扶贫困户28.73万户,带动贫困人口30万余人。
省联社党委带领全省各级农合机构统一思想、坚定政治站位,深刻认识脱贫攻坚对陕西实现追赶超越的重大意义。把党建工作与金融扶贫工作紧密结合,将各支部打造为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今年以来,陕西信合按照“产业导向,带动致富”的原则,将扶贫贷款投放向扶贫产业贷款方向倾斜。一是通过名单制精准营销,择优选择一批产业发展前景好、能吸纳本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业及利用规模化种养殖业盘活贫困户家庭资源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予以重点支持;二是要重点培育一批具有产业带动和解决贫困户就业脱贫作用的扶贫产业项目。各行社深入掌握本地贫困户周边的种植、养殖、加工产业,结合本地贫困户的生活和资产特点,按照“一业一龙头,一村一主体”的目标,从现代化农业、绿色种植、新能源应用、乡村美丽化建设、红色旅游等方面入手,通过贷款利率优惠、提升授信额度等方式鼓励有实力的产业龙头和新型农业主体承载扶贫产业项目,激发产业主体扶贫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稳定性,促进金融扶贫攻坚工作健康发展;三是积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尤其是加大对陕西省11个深度贫困县区的农村道路建设、乡村用水安全工程和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的配套融资。确保项目落地推进,在解决农村基础实施建设的同时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陕西省联社供稿)
扶贫动态
周宁联社
开展金融志愿服务活动
本报讯 10月13日,福建省周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承办了由七步镇人民政府、周宁县扶贫办主办“扶贫助农你我同行 渔乐无限共庆丰收”七步镇旅游文化节暨红色梧柏洋采摘、捕鱼节活动,组织“垄上行”金融服务队和党团志愿者前往现场,开展金融志愿服务活动。
活动当天,该联社分别与福建省宁德市大川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周宁县思源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预授信协议。
该联社分别在主会场和美食街布设咨询服务台。工作人员积极向群众讲解农信精准扶贫措施和扶贫贷款模式,介绍“快e贷”“小微宝”等信贷产品申请流程和办理手续等,加深广大农户对扶贫政策和农信产品的了解,并对有贷款意向的群众进行现场登记备案。
(林丽华)
公主岭农商银行
开展扶贫日物资捐赠活动
本报讯 10月16日,吉林公主岭农商银行积极落实党的扶贫政策,响应政府号召,在包保的公主岭市朝阳坡镇举行了“公主岭农商银行扶贫日物资捐赠仪式”。
据了解,公主岭农商银行此次向朝阳坡镇18个村219户贫困户捐赠稻米440袋,食用油440桶,总价值4.5万元。据悉,2018年该行积极贯彻省农村信用联合社信贷精准扶贫精神,对全市370户贫困户投放了448万元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为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
(程振洋)
清丰联社
精准施策助脱贫
本报讯 河南省清丰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精准施策,强力推进,助力辖内贫困户脱贫致富。
该联社选派优秀党员干部,至联社扶贫包干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精准掌握信息,及时帮助解决难题。抽调30余名优秀青年员工,成立普惠金融部,主动走访村组,上门提供服务,减轻贫困户办贷负担。推行扶贫贷款公示制度,制作638个贷款流程告示牌,全县504个自然村逐一张贴,全力打造阳光透明、规范高效的金融扶贫“绿色通道”。将精准扶贫贷款投放情况,及辖内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情况纳入基层信用社绩效考核、评先评优范围。截至9月底,该联社累计发放建档立卡贫困户及带贫企业贷款1611笔22177万元,帮扶贫困户6410户,带动贫困人数19607人。
(杨艳鹏)
扶贫现场
“流动银行”进乡村
今年以来,为切实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申请贷款遇到的诸多困难和问题,云南省南涧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创新小额扶贫贷款发放模式,以“流动银行”的方式,让山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家门口就可以办理申贷业务,实现金融扶贫全覆盖。
在南涧县南涧镇东涌村委会,南涧县农信社用三张办公桌、一部移动营销终端、一台复印机就支起了“流动银行”,把小额扶贫贷款业务搬到了乡村,实行“一站式”服务,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申贷小额扶贫贷款一次办结。截至目前,该联社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7016户3.22亿元,其中今年1-7月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444户1.16亿元。
戴灿涛 摄
开展“扶贫日”送健康活动
10月17日,在山东巨野农商银行“双联双创”的扶贫点核桃园镇核桃园村,该行携手巨野县煤田医院开展“扶贫日”送健康活动,义务为贫困人员查体,讲解健康知识、保健知识等,提高了贫困群众增强身体素质、预防疾病的能力,降低由于疾病致贫的几率。
田忠华 任成亮 张道颂 摄
扶贫故事
38℃的农金情
□ 安徽利辛农商银行 李晓刚
7月,骄阳似火。
安徽利辛农商银行望疃支行的客户经理霍莉莉一大早就赶到行里。正值生源地助学贷款发放旺季,所有客户经理都放弃了休息,加班加点为贫困学子服务。这时,汗流浃背的祖孙三人走了进来,从交谈中知悉,男孩叫冯浩,这次来办助学贷款。
详细指点冯浩完善了生源地助学贷款系统信息后,霍莉莉着手办理贷款流程。但信贷提示客户信息与开户信息不一致,无法办理。查询得知,冯浩在蒙城上初中时,学校统一办理新农合保险,经办老师误将姓名输成“冯号”,造成开户信息错误。
临近中午12点,冒着室外38℃的高温,黄庆刚带上冯浩,驱车赶往50里外的蒙城。将综合系统里的信息进行了补正后,又返回了支行。
1点30分的正午,日头正烈,黄庆刚热情地招呼冯浩到支行餐厅吃饭。期间,又把助学贷款的流程和今后申请的事项做了介绍。饭后,霍莉莉又马不停蹄地把贷款流程走完。当贷款审批完成,信息顺利上传到生源地助学贷款系统后,霍莉莉告诉冯浩,接下来只要高校审核通过,学费就可以直接打到学校,而他,只要安心等待,静心学习就好。
38℃的高温,一百里的路程,四个小时的办贷经过,彰显着农商行“扶真贫、真扶贫”的责任和担当。
扶贫行动
做好金融扶贫主力军
河南中牟农商银行“三抓好”扎实推进精准扶贫
□ 宋 超
今年以来,河南中牟农商银行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省联社关于金融精准扶贫的工作部署,主动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扎实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
抓好信贷资金扶贫工作。中牟农商银行专项成立了以党委书记、董事长为组长的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行金融扶贫工作。同时,主动与县财政、扶贫办、企业、贫困户对接,依托“金种子”贷款,创新扶贫模式,提升服务效能,延伸扶贫领域。在产业扶贫项目上,充分发挥优质企业的产业带动作用,通过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传授种养殖技能等方式,将扶贫的重点放在“扶志”和“扶智”上,彻底改变传统的“输血”为“造血”,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截至2018年8月,该行已累计投放“金种子”扶贫贷款2800余笔,金额近亿元;累计投放建档立卡小额扶贫贷款近700户,金额2500余万元;15家企业获得产业扶贫贷款,金额共计7000余万元,带动贫困户1100户。该行投放的扶贫贷款占到了全县金融机构扶贫贷款总额的93%,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位居全县金融机构首位。
抓好教育医疗扶贫工作。扶贫必扶智,扶贫必强身。一是,该行持续开展“金融知识进万家”活动。“送知识、送产品、送服务”提高当地百姓的金融认知水平,加强对贫困地区金融知识普及,以点带面带动农民发家致富;二是开展“金燕慈善助学工程”。2014年,该行与县慈善总会对接,捐款100万元,设立全省首支“金燕助学助困慈善基金”,并相继开展了“关爱聋哑儿童·相伴健康成长”、“金秋助学”、大病救助等活动。2017年,在该行成立3周年之际,再次拿出300万元注入“金燕助学助困慈善基金”,专项用作精准扶贫,实现教育脱贫;三是开展医疗救助。与地方医疗、社保机构合作,帮助贫困家庭开展免费体检、医疗救助等,推进社保卡一卡通的普及速度,改善农村贫困人口就医难问题。
抓好普惠金融扶贫工作。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户日益多样的金融需求,该行致力于打造“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镇”的特色金融服务,聚焦普惠金融服务站建设,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农民“家门口”“零距离”办业务,村民取钱从“出远门”变成“串个门”。在发展“互联网+金融”中,通过特约商户、自助银行、二维码收单三条渠道,占据了全县收单市场的“半壁江山”。在发展自助银行中,通过打造金融超市、打造了县域十分钟金融圈。在ATM机取款、用手机支付结账等成了全县农村的新时尚。构建起由53个营业网点、38家离行自助、72个普惠金融服务站、3500台POS终端和10000余个二维码支付组成的金融服务网络,极大满足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同时,该行依托自身优势为政府排忧解难,每年代发各类涉农补贴近亿元,成为落实国家强农惠民政策的重要金融纽带,为实现打赢精准扶贫战役履行一家银行法人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