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0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新时代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系列评论
奋力改革开新局

□ 本报特约评论员

    唯改革者进,唯改革者新。

    这是改革开放40年历程的科学启示,也是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践真知。坐在家中,通过供销合作社电商平台,农民群众就能把家中的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足不出村,在供销合作社的综合服务中心,农民群众就能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便捷生活服务;外出务工,借助供销合作社的土地托管服务,农村群众就能做完耕地播种、浇水喷药、庄稼收割等农活。近年来,供销合作社带来的贴心服务,让广大农民群众欣喜地赞叹:曾经熟悉的供销合作社又回到了我们身边!为供销合作社这个老系统带来巨变的,正是全系统全力推进的综合改革。

    进入新时代,面对农业农村的新形势新变化,供销合作社如何应对挑战、实现平稳健康发展?为回答好这一命题,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坚定地用好改革这关键一招,坚持向改革要发展,向改革要动力,及时部署推进了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高度重视与支持,2015年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了《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也就是中发〔2015〕11号文件,完成了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顶层设计,发出了深化综合改革的动员令。总社全面谋划推动,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切入点,以综合改革试点为抓手,建立领导对口联系机制,强化督导检查,狠抓工作落实,以抓铁有痕的过硬作风推动综合改革;系统上下真抓实干,协同发力,汇聚强大的工作合力,推动综合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我们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勇于自我改革,按照社企分开的要求,创新联合社治理机制,提升社有企业发展水平,推进系统上下联合合作,积极构建双线运行机制,供销合作社的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得到有力加强。

    我们坚持密切与农民群众利益联结,加快推进基层社改造,强化基层合作社经济组织属性,开展劳动、资本、土地等多种方式合作,基层社的覆盖面稳步扩大,发展质量迅速提升,基层基础得到不断巩固。

    我们坚持为农服务根本宗旨,不断提升为农服务实力,服务领域从传统“一买一卖”的流通服务拓展到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农村电商、合作金融、冷链物流等新的服务业态蓬勃发展,供销合作社的服务品牌更加响亮,给农民群众带来更多实惠。

    以改革为动力,全系统经济实力不断壮大,销售总额、利润持续攀升,销售总额由2012年的2.5万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5.4万亿元,年均增长15.7%;实现利润由2012年的295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441.5亿元,年均增长8.9%,发展质量和效率稳步提升。依靠改革,供销合作社实现了新的发展,整体面貌发生明显变化。

    我们也应看到,综合改革在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的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比如改革进展不平衡、体制难题突破还不够、基层相对仍然薄弱等。改革没有止境,发展未有穷期,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必须进一步坚定改革信心,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勇气,着力解难题、求突破,推动综合改革取得更大成效。

    改革的范围要往广处推。前一阶段综合改革试点已经取得7个方面11条经验,目前正在推进7个方面专项改革试点,在一些方面也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成果。对于已经得到实践验证的这些经验和成果,应加大总结推广力度,推动改革在更大范围开花结果,让更多地方的农民群众享受到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带来的实惠。

    改革的程度要朝深处去。改革解决了一些突出问题,但制约事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仍有待进一步破解。在社有企业方面,如何优化企业运行机制,构建符合合作社特点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发展质量与效益,保持市场竞争优势,需要我们下更大功夫。在基层社改造中,如何在提高数量的同时提高质量,进一步密切与农民群众的利益联系,确保基层社建起来就能立得住,成为服务农民群众的坚强阵地,也需要我们提出更加务实有效的改革举措。

    改革的力道要向难处使。改革越往后,触及的难题越多,有的是长期积累的老问题,有的是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改革越往后,推进难度越大,特别是一些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的地方,力量、资源相对有限,改革动力不足、畏难情绪严重的问题都不同程度存在。要直面困难问题,提早谋划,做好充足的政策和思想准备,扎硬寨,打硬仗,勇于攻坚克难;要加大激励奖惩力度,加强改革舆论宣传,调动系统参与性和积极性,划出改革最大同心圆。

    改革的路径要沿稳处行。要为改革把好舵定好向,严守改革底线,防范化解风险,保持系统稳定,坚决杜绝发生方向性失误和系统性风险。要用发展成果、服务成效检验综合改革工作,把系统实力有没有壮大、经济效益有没有提升、农民群众有没有受益、与农民利益联结有没有更紧密等,作为检验综合改革的标尺,确保改革沿着正确轨道运行,实现改革与发展的相互提升、相互促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