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0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河北石家庄: 深度贫困村攻坚入尾声

□ 本报记者 白琦瑛

    “2016年是我们头一年加入合作社种金针菇,没想到一年下来就赚了十来万元,这在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去年脱贫的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北城东村村民刘海强告诉记者,如今他承包了几个菌菇棚,“好好种,养育两个孩子不成问题。”

    这个占地50亩的食用菌种植基地,正是石家庄市供销合作社在北城东村推行产业扶贫的第一步,也让更多的农民走上了致富道路。

    北城东村靠近灵寿县城,因地域狭小,耕地有限,没有主导产业带动集体经济发展。截至2015年底,全村158户中有贫困户71户,602人中贫困人口256人。

    “精准脱贫关键要有扶贫产业,没有产业的扶贫是不能持久的。”石家庄市社驻村第一书记张庆军介绍,2016年初以来,石家庄市社驻村扶贫工作组在深入调研分析、预判市场发展的基础上,与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共同商定,依靠龙头带动和社属企业投资,组织贫困户和村民创办合作社,形成灵寿县“一头猪、一个小蘑菇”的扶贫主导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食用菌、养猪产业。

    2016年初,工作组发挥供销合作社领办食用菌合作社优势,发动村里22户农民,发起成立了以种植食用菌为主的灵寿县稷康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在河北省食用菌研究所的指导下,工作组选定村西50亩空地集中发展食用菌种植,通过项目立项、包装、宣传,引导村民建设金针菇种植大棚,当年新发展大棚27个,每个投资4万元,加上原有部分菌棚,当年形成了全村41个大棚种植金针菇的良好局面。2016年底,金针菇市场向好,均价2元/斤,每个大棚平均产量7.5万斤,扣除成本,平均每个大棚可收入5万元,凡是参与食用菌种植的农户都尝到了甜头。2017年部分农户新建扩建大棚10个,全村菌棚总数达到51个,基本上形成了食用菌种植产业,总产值达到600多万元。

    在抓好食用菌种植的同时,市社扶贫工作组还抓起了养殖。“过去几乎家家户户养猪,后来打工的多了,养猪户逐渐减少,分散养殖不仅严重影响村里的环境,而且养殖户的防疫、卫生、养殖技术等不过关,导致销售情况一直不理想。”张庆军说,经过对养猪产业项目的调研,工作组发现养猪是以企业、大户为主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且适合北城东村地处丘陵的自然条件。为此,石家庄市社主动协调,争取“新网工程”专项资金40万元支持养猪场建设,目前占地26亩的万头养猪场一期已投入使用,自动投料、喂水、降温、排污等功能齐全,彻底改变了之前的养殖方式。

    与此同时,扶贫工作组还积极争取县、乡、村支持,主动联系双鸽集团,经过多次沟通和协调,最终石家庄市供销集团与双鸽集团签订了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年出栏生猪1万头的生猪养殖基地合作协议。“依靠双鸽集团龙头带动,为北城东村的养猪产业解决了养殖技术、仔猪供应防疫、生猪保险、饲料供应、生猪销售等难题。”张庆军告诉记者,不仅如此,工作组还协调有关部门,帮助村委会注册成立了灵寿县康盛养殖专业合作社,吸收剩余全部贫困户加入,并给予不低于5%的保底分红,使贫困户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2017年,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养殖场首批出栏的600多头育肥猪全部供应双鸽集团,保障了生猪销售。

    经过两年多的驻村扶贫,北城东村如今仅剩一户贫困户,今年将实现全面脱贫。通过构建“龙头带动+企业投资+村合作社+贫困农户”的产业脱贫模式和对村里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北城东村旧貌换新颜,一条产业扶贫、助农增收的新路在这里成形。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