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爹、陶爹,快来救个急!这个vlookup该怎么点,我怎么弄不出来啊?”,隔壁部门的小何一路风风火火地跑过来,生拉硬拽把我们这位笑呵呵的“小老头”拉到她的办公室。
“小老头”名叫陶建军,今年56周岁,个子不高,却很干练,从部门经理职位退居二线后,他再次挑起重担,担任东台农商银行授信管理部高级审批人。
钻研制度办法
实现从农行到信用社平稳过渡
“我自愿前往东台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工作……”1995年,农村信用社从农业银行独立出来,带着一纸志愿书,陶建军从农行信贷科办事员变为信用社信贷科办事员。
那时,刚独立出来的信用社所有的信贷制度、管理办法、考核办法一片空白,信贷科一共只有4人,数他最年轻。但他先后担任过农金员、解押员、出纳、信贷员、信贷科干事……4人中再没有别的人阅历比他丰富。在进入信用社的前一年,他的论文——《浅谈信息导向与银行信贷管理》发表于国家级金融期刊《中国金融》,在东台金融行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针对新部门面临的问题,肯学习又善于钻研的陶建军主动担当,牵头起草制度办法。最初,先按照之前农行的一套流程办法执行,一边开展业务,一边研究符合信用社自身定位的制度办法。3个月后,他牵头建立健全了所有的信贷制度、办法、流程,不仅填充了信贷管理制度的空白,还逐步开辟出具有信用社特色的管理模式。
钻研计算机技术
推动cced到excel的普及
1996年,东台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率先引进计算机,尝试开启智能办公时代。从算盘到键盘、从笔头到鼠标、从直尺到表格,初接触复杂的操作和讲解,让很多人对此犯了难,大多人选择对这个新鲜的“大砖块”敬而远之。然而,从引进之初,陶建军就对这台屏幕闪着蓝光的机器着了迷。下班后,他对照教程一遍遍地摸索,向当时东台市少数几个会使用的前辈一遍遍地请教。
“那会儿的cced哪有现在excel功能这么强大!”说起20多年前的“往事”,陶建军一阵感慨。先要文字编辑,再根据给出行数和列数自动生成规则的表格,但是行数、列数不能随意修改,没有函数可以运算。凭着一股子的专劲,1个月后,从陶建军制作出信用社第一张电子报表,随后,以他所在的信贷部为中心,计算机的使用逐渐蔓延到全行。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办公软件从cced过渡到wps再到现在的word、excel。每一样陶建军都深入研究,很多新功能的发现和习惯性的操作都从他的手中流传下来。
时至今日,已56岁的陶建军对excel的操作仍属于“骨灰级”的熟练度,是青年员工口中常笑称的“大神”。
英雄迟暮仍旧闪闪发光
随着信贷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张,管理上的问题矛盾也接踵显现。面对这种情况,2007年,东台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率先成立风险控制部,陶建军担任部门负责人。
新成立的部门、新的工作要求、新的信贷理念,让已踏入不惑的陶建军再次撸起袖子干起“从无到有”的“老本行”。
2007年到2017年,信用社升级为农商银行,根据管理需要,风险控制部也几经变迁,先改为“合规风险部”,再改为“合规管理部、风险管理部”并行,期间,陶建军一心扑在贷款中后台10年,为信贷安全运营起到了很好的保驾护航作用。
2018年初,年满55周岁的陶建军卸下风险管理部总经理“盔甲”后退居二线。本想自此回归家庭,共享儿孙天伦之乐,却恰逢东台农商银行授信制度改革。为更高质量地提升授信效率,需分设不同级别的审批人,其中高级审批人的角色定位和对从业人员的经验、阅历、敏锐性及信贷知识沉淀等要求,让领导的目光又一次落到了陶建军身上。
接到新工作任务后,退居二线的陶建军二话没说,再一次“披甲上阵”,出任“高级审批人”。
“未来一定是年轻人的天下,我这种老头子只能尽量发挥最后的一点光和热……”面对年轻人崇敬的目光,陶建军笑着直摆手。
岁月的风霜已然爬上了他的额角和鬓发。然而,近40年来,有一种精神从未改变,那就是他对工作的坚守和一颗工匠之心。
如今,“小身板”的陶建军,依然认真地撰写着他“开天辟地”大故事的番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