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安农商银行在不良资产处置中,提出推进“清淤疏浚工程”,通过“疏源头、通渠道、引外力”持续加大不良处置力度,推动“僵尸企业”出清,不断做实资产质量。截至8月末,该行不良资产五级分类占比1.37%,资产质量持续保持全省金融机构前列。
疏源头 强化预警
确保及时止损
即查即改,揭示隐形风险。为及时准确掌握信贷资产质量真实状况,该行采取抽样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一月一排查”活动,信贷人员落实每周上报客户风险信息制度,对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风险及时上报,真正预警隐性风险。该行还建立“即查即改”机制,在事态扩散之前,对排查中发现的苗头性问题一经验证,坚持汇报分管领导,协同业务条线研究制定处置方案。对于信贷风险苗头,该行坚持提前宣告贷款到期,并立即进行责任认定,在风险恶化之前,通过员工约谈,以缴纳赔偿保证金方式,落实在岗清收、限期收回和择机退出等要求,冻结责任人风险保障金,扣发信贷管理部门绩效,对可能给单位造成的经济损失保留追索权利,直至风险化解处理结束。
名单管理,及时堵截隐患。该行按月梳理信贷系统逾期欠息信贷客户和担保人名单,隔月纳入黑名单管理,落实黑名单解除分管领导审批制度,在防控风险的同时,对借款人和担保人施加压力,提高客户主动还款意识。及时关注外部核心信息,加强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法院“总对总”系统查询,及时收集公、检、法、纪委对查询业务客户名单以及地方小额贷款公司客户名单,准确及时发现客户涉诉和参与高利贷风险,及时堵截信贷风险隐患。
系统预警,前置处置环节。该行上线风险预警管理系统,将客户风险预警管理系统的应用逐步融入到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等阶段,实现信贷全流程风险管控;建立奖惩激励机制,根据风险预警系统中各流程节点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进行按月考核,并按照红色、橙色、黄色三类信号0.3分、0.2分、0.1分的积分规则,对未及时处理预警类信号的客户经理进行违规积分。同时,在对预警客户处置过程中,该行将客户处置与全行不良贷款清收处置活动相结合,及时掌握客户信息,分析判断是否存在风险隐患和事实风险,及时录入客户风险预警系统,达到系统自动识别与人工识别结合,提高风险识别水平。在对客户风险信号作出风险判断的基础上,该行及时制定风险处置方案,按系统管理要求及时进行系统录入上报,确保不良清收处置工作落实到位。
通渠道 问诊到位
确保一户一策
看意愿。“客户还款意愿”强不强烈是处置化解风险的第一突破口。在实际处置过程中,部分企业自身经营情况正常,但受担保圈牵制涉及代偿责任,此时处置沟通不及时,往往带来更大风险。该行在风险处置中,重视还款意愿判断,对于有还贷意愿的,能够正常还息,有决心盘活企业的,采取继续支持原则,综合运用增加部分授信、追加抵押、资产置换等措施,促进不良贷款向上迁徙;同时注重融通情感,恩威并施,将法律意识、道德理念传达,以取得最大主动权,盘活过程中注重将客户所有资产全部纳入,以利于后期清收处理达到最大效果。对于还贷意愿不强的,该行充分掌握其家庭背景、收支来源等家底,提高谈判效能,冲击欠款户隐瞒抵赖心理防线,对“什么时候还、分几次还、还多少”承诺均做好台账,主动跟踪、连环攻破;对于联系不到人的,该行多方联系其家属和子女,通过恰当的“倒逼”形式促使当事人出面。
找症结。该行在不良处置中,注重方案摸排,确保将每一笔不良贷款清收方案确立在前,制定清收处置方案图、流程图和预案图。在行长室下设风险资产处置委员会,审议全行个人100万元以上、企业200万元以上和预计损失程度超过30%的重大风险资产处置;将已核销不良、存量不良和瑕疵类不良全部纳入清收任务,采取挂钩负责制,从高管、部门到支行,明确具体责任人。对于1000万元以上的大额不良贷款,由董事长和行长亲自挂帅,作为管理责任的A角进行总负责;200万元至1000万元的不良由分管领导直接挂钩。信贷前中后台部门负责人、部门人员、具体支行行长、副行长、客户经理作为管理责任B角落实具体清收责任,同时强调清收责任“一挂到底”,不因各级挂钩清收人员的工作单位、岗位变动而调整,直至该风险全部清收处置到位或者风险彻底解除。在清收责任明确的基础上,该行要求各挂钩负责人不等不靠,对挂钩贷款笔笔有台账、户户到现场,将基础工作做实,对每一笔不良和风险贷款情况胸有成竹,确保精准到人、精准到户。
抓时机。该行强化依法清收、依法诉讼,把握风险贷款处置时机,对未到期的风险贷款,发现风险后及时宣布贷款提前到期,并提前诉讼。总行、部门、支行形成三级纵向网络,协同配合,积极与公安、法院等加强联系,协调县公安局成立驻金融系统警务工作室,安排专人到法院民二庭和执行局协助工作,密切跟踪该行进入执行阶段的案件,并协调法院加快处置工作步伐。该行还定期通过不良资产管理系统,筛选已有法院判决书的不良贷款信息,明确专人至法院查询借款人及担保人财产线索,适时进行冻结。同时,对在法院待拍卖资产,该行与法院沟通协商解决方案,加快推进拍卖进度;积极寻求担保人支持,秉承“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的原则,强化担保人沟通,通过兼并重组盘活资产;努力破圈解链,对形成担保圈的贷款理性处置,因圈施策,着力促使长链变短链,大圈化小圈,控制担保圈风险扩散,通过召开债权人会议,约见担保人,与担保人协商,将有效资产转让担保人,由担保人实行代偿。
引外力 模式革新
确保应收尽收
“朋友圈”发力。该行建立拍卖资产微信平台,公布每笔待拍卖资产信息详情,充分利用微信朋友圈内的人脉资源,扩大待拍卖资产信息宣传广度,积极寻找资产拍卖买受人,在待拍资产拍卖前,与有意向买受人签订竞拍意向书并交纳一定金额保证金,确保拍卖成功。根据风险处置难易程度,该行以按户“明码标价”的方式,按清收贡献给予专项奖励,鼓励有资源的员工主动认领清理任务,积极献计献策。同时该行创新拍易贷产品,为辖内个人或小微企业因自身或关联企业用房需要,参加法院(或法院委托的拍卖行)就住宅、工业厂房、商业用房的公开拍卖,为拍卖房产缺少资金的买受人提供信贷支持。
“同业圈”助力。日常清收处置中,重大风险涉诉企业涉贷银行较多。对于该类风险,该行通过成立银行业债权人委员会有效降低风险。一方面牵头与债务人、担保人谈判,制定风险处置方案,以债务人正常结息为前提,主动下调贷款利率至基准利率;另一方面加强与各参贷行协调,定期召开委员会议,明确各行不抽贷、压贷,允许到期转据等相关决议;通过建立微信群,增强信息共享,确保各家银行行动一致。
“政府圈”借力。该行主动向地方政府报告情况,积极借用中介机构、政府和园区的力量,协调推动多方联动,形成化解风险的合力,维护金融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