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8年9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丰收季节,合作社交出优秀答卷
——基层农业工作者国新办记者见面会侧记
□ 本报记者 徐晓磊

基层农业工作者国新办记者见面会现场。徐晓磊 摄

    在即将迎来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喜庆日子里,9月20日上午10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新闻发布厅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请4位基层农业工作者围绕“农民丰收”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4位受访代表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合作社在带动农民致富和服务农业生产中正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之一。

    “带动农民确确实实起了很大的作用”

    “合作社同农民的利益紧密相连,是农村基层的有效组织形式,在带动农民致富方面确确实实起了很大的作用。”江西彭泽县国平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国平说,“成立合作社以后,带动农民把县里的卫生条件都整好了。我们整出了两个村庄,在附近做引领示范。一个村庄叫“民俗村”,打造全国人到那里“住”的地方;另一个叫“民食村”。在我们的带动下,老百姓主动参与了。不像过去让老百姓参与,他们怕吃亏。通过卫生整治,老百姓赚钱了,胆子也大了,现在老百姓的参与度跟以前是大不相同。村里一些外出打工的也都回来了,卫生、民宿弄好后,现在每一户农村妇女在家里每年收入就能达到5万元。我们的合作社不但种养,还有‘民民合作’,也就是老百姓跟老百姓互相合作。所以,现在我们的乡村也变美了、山变绿了、水变清了,把我们的乡村建设成了全国的一个‘样板’。”

    据了解,30年来,黄国平先后从事过水产养殖、加工与贸易。2006年起,他开始组织参与“鄱阳湖大闸蟹”区域公共品牌经营运作。2015年12月至今,在彭泽县太泊湖现代农业园区投资2.8亿元建设了1.4万亩鄱阳湖虾蟹稻种养基地,成为首批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他还建设了凯瑞田园综合体,通过“农农结合、农旅结合、农商结合、农工结合和农研结合”,把基地打造成了绿树成荫、水清鱼跃、果香飘溢、山水田园融为一体的生态绿色园区。

    让农民体验“种田乐”的新感受

    湖南省岳阳县丰瑞农机专业合作社、润升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湖南省种粮大户董敏芳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们湖南属于双季稻种植区域,往年种粮食是双季每亩产1吨粮,早、晚两季,收入是每亩2000元。在今年的水稻最低收入价下调的情况下,合作社做了结构调整,开展稻虾、稻鱼、稻蛙的共养。现正值收稻谷的季节,到湖南岳阳,到处都是金灿灿的一片。预计今年稻谷的亩产可以超过1200斤,而且在5月份开始收小龙虾的时候,每一亩地的小龙虾最低单价卖出去都是每斤10元,高的时候卖到一斤80元。所以,今年的整个收入翻了三番,我们真正迎来了一个大丰收。县里9月22号组织大丰收的节庆活动,对老百姓来说是真正自己的节日,是最有感触的一个节日。”

    董敏芳表示,到目前为止,合作社已经流转土地4300亩。合作社带领农户抱团闯市场,组建了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服务了周边3万亩的农田。其中,从水稻的种植来讲,合作社已经做到“人不下田,谷不落地”。从育秧开始,全程机械化流水线式育秧。这样既降低了人工成本,也可以防止因天气的影响造成禾苗冻伤、冻坏。在产中,合作社同样有机械施肥或者撒种。在产后,已实现粮食的晾晒、烘干。现在,合作社拥有260吨热烘干能力,为周边的农户包括合作社成员解决了“晾晒难”的问题,同时也改善了生态环境。现在合作社在田间的全监控管理和放水系统,既可以做到节水,也可以实现水肥一体化,安全性也比以前提高了不少。应该说,通过合作社的努力为当地的农民带来了“种田乐”的新感受。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合作社大有可为

    “合作社的引领和服务作用要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所描绘的大蓝图中得到充分发挥和有所作为。”河北省内丘县侯家庄乡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说,“我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深切地感受到,作为太行山区来说,发展了几十年,条件也有变化了,老百姓确实也富裕了,我们应该感谢党的政策。尤其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觉得非常好。乡村振兴关键是人才振兴,过去我们讲‘富口袋’首先要‘富脑袋’,我们岗底村走过的路就是‘富脑袋’和‘富口袋’相结合的一条路,也就是现在的绿水青山和生态经济。老百姓的素质提高,决定了以后乡村是不是能振兴,我觉得这是非常关键的。”

    “在合作社的带领下,不但得到大专院校的技术支持,合作社还联合邢台农校响应党的号召,把课堂搬到我们村,对村里208名果农进行了培训。现在,191名果农都获得了高级工、初级工证书,这张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联合通过考试颁发的证书国际认可。获得资格证书的果农有的还注册了家庭农场,他们的收入都非常可观。”杨双牛说,乡村振兴说到底是人才的振兴,是产业的振兴,也是文化的振兴。“我觉得我作为党支部书记,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尤其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把思想搞活、把口袋搞富,让老百姓真正走向致富的快速路。”

    杨双牛于1984年接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带领父老乡亲治穷致富,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协同发展的路子。2009年7月,他发起成立了内丘县富岗果品专业合作社。通过有效组织农民生产,提高农民的种植技能,把8000亩荒山变成了花果山,把一个215户、721口人、人均收入不足80元的穷村,变成了今天人均收入3.9万元的富裕村。2014年,内丘县富岗果品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省级示范社。现在,杨双牛所在的区域已经被国家评为“太行山苹果小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