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9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马里能种茶,两位中国茶人功不可没!

□ 黄德开 王 厅

1964年1月17日谌介国受到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等领导人亲切接见(周恩来总理身后者为谌介国)。

    马里共和国,位于非洲西部撒哈拉沙漠南沿。该国发展茶叶生产,得到了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是我国对马里的主要经济援助项目之一。

    在我国技术专家的指导下,茶树经过试种到大面积发展,在栽培技术上取得的成功,是中国茶叶科技工作者的骄傲,也是中马两国政府和人民友好合作的结晶。其中有两位中国茶叶科技工作者来自茶叶主产区湖南安化县,他们是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原研究员谌介国和原湖南省安化县茶叶试验场副场长蒋冬兴。

马里人破天荒

开辟植茶历史的新纪元

    谌介国,湖南省安化县杨林乡人,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原研究员。上世纪60年代初,受中央对外经委的派遣,作为湖南省农业战线第一名援外专家,去非洲进行茶树试种和茶叶生产的规划指导工作。

    据谌介国介绍,马里的茶树试种是从1962年开始的。四年里,他和他的前任专家林桂镗在马里政府的领导下,和勤劳智慧的马里人民一起克服了重重困难,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在两年时间里,已经生产出小批量加工上百公斤清香可口的茶叶,马里共和国农村发展部库亚特部长为之命名为49—60茶。

    有的人说:“在马里根本不能种茶。”就马里自然条件中的某些因素来看,旱季里的无雨期太长,加之气温偏高,相对湿度很低。众所周知,茶树是多年生叶用作物,很显然它是难以承受长期干旱的,不加人为的干预,在马里的自然条件下,茶树的确是难以生存的。另一方面,在马里的农业生产区域内,具有大片肥沃的土地,江河的贮水量十分丰富,年头到年尾阳光明媚。因此当时有一个基本观点,那就是在马里植茶有利条件是主流,不利因素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在茶叶大田生产的范畴内,我们只要充分利用自然界的有利条件,人为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克服或改造那些不利于茶树生育的自然因素,茶树的正常生育就完全是有指望的。

    在马里中央政府举行的庆典上宣布:马里的茶树试种已取得了完全的成功,马里人自己破天荒地开辟了植茶历史的新纪元,永远结束了不能生产茶叶的局面。

    马里的植茶成功了。马里全国人民欢欣鼓舞;马里的种茶工人们更是喜笑颜开,因为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在自己的土地上生产出了祖祖辈辈梦寐以求的茶叶;北部地区的牧民,成群结队从边远的莫普提、加阿去到锡卡索目睹茶树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茶叶到底是如何生产出来的。他们为今后能喝上马里茶而感到自豪,为自己的祖国在从殖民主义枷锁下获得独立后短短的几年内就取得了如此伟大的成就,而倍感骄傲。

安化茶叶技术人员与马里人民

建立了深厚情谊

    蒋冬兴,1929年出生于安化县田庄乡,原湖南省安化县茶叶试验场(现湖南省褒家冲茶场)副场长,茶叶栽培技术骨干。现在年近90高龄的蒋老谈起援非种茶的经历以及同马里人民的情谊,依旧滔滔不绝。

    蒋冬兴1970年受国家指派前往马里共和国,接替那里的茶叶技术人员继续开展茶树栽培、茶叶丰产实验和茶叶加工工作。蒋冬兴说,当时毛主席提出“身教大于言教”的外交理念,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外交政策,他欣然前往。

    考虑到马里的自然气候,如何克服旱涝和高温的影响,是茶树栽培的关键点。于是,蒋冬兴就搞了“四改”:

    一,马里人民过去挖坑深,还把杂草都丢掉了,事实上杂草是可以给茶树增水增肥的,这一点要改变;二,过去他们的茶树修剪工作是年年剪,茶梢细得像鸡爪一样,蒋冬兴就改成回头剪;三是施肥,马里常下暴雨,雨水一来就冲走了茶苗,后来改成深施;四是改密集浇灌为开行灌溉,让茶树有效地充分吸收水分。

    为了克服高温和缺水的困难,蒋冬兴也是费了一番功夫。他说:“那个地方就是太热了,穿着凉鞋去茶园里走一趟,脚烫得疼。所以,茶园里栽遮荫树,比如芒果树,台湾香樟树等。到雨季五六月份,就砍掉,那个时候就不要遮荫了,远望是森林,里面是茶园。改善茶园的小气候很必要,常年晒太阳茶的苦涩味重。”

    由于气温太高,每天只能工作半天,每天清晨六点,蒋冬兴就开始了园间劳作,还要利用晚上的时间去想办法储水。

    作为中方茶叶技术人员的代表,蒋冬兴始终怀着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了将丰产实验进行到底,取得好的效果,两年的工作期满之后,蒋冬兴在马里当地负责人的挽留和中方政府的批准下,又多呆了一年。最终,经过蒋冬兴和当地茶农的共同努力,原本每公顷0.7吨的产量翻了将近一倍,达到了1.36吨,超过了当时国家制定的预期目标。

    “本来我在马里的工作期限是两年,我一呆就是三年,并与马里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三年后他们还要留我继续工作,我说我还是要回国了”。三年后,蒋冬兴谢绝了马里人民的挽留,回到中国,回到了安化县茶叶试验场,回乡后的他,又开始了他在安化县茶叶试验场的改革,直到退休。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